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中考作文 > 云南中考作文

2016云南中考作文经典事例(实践类)

编辑:sx_gaohm

2016-06-15

迎战中考,我们需要自信,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让学习始终充满动力,富有效率,直到最后征服中考。精品作文网为大家搜集了中考作文经典事例。快来一睹为快吧~

带女儿去工作”(在实践中磨砺人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风靡一种“带女儿去工作”的计划,凡9~15岁女孩都可以报名参加,而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女孩提前感觉一下工作的滋味。带女儿工作可以使得女孩们提前认识现实社会,克服许多心理障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活动在欧洲许多国家引起不同凡响,仅仅英国就有三百所学校开展了这一活动。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表示自己的女儿切尔西也要了解她的父亲是如何工作的。事实上,不只是女孩,男孩也需要锻炼。锻炼内容也不仅仅是工作实践,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如新近兴起的“磨难教育”、“学军学农”,在日本,甚至许多家长鼓励孩子从事冒险活动,其目的无非是让孩子多经历一些坎坷,多接触一些实践,这样可以培养锻炼孩子们具有顽强的意志,较强的生存能力。

注意实践磨炼是让孩子直接理解人生、融入社会、锻炼意志、培养自信的最重要手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李四光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实践能改变错误的认识)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让事实说话”,对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遭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继续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1933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有的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此后,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其研究成果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对发展建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盲人的启示(实践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美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十七八岁时在埃达尔担任小学教员。他听说这里有一位约翰·戈夫先生学识渊博,就冒昧地前去拜访。

道尔顿紧紧地握住了戈夫的手,被眼前的情景弄糊涂了。原来这位当地人人称道的实验家,竟是个瞎子。

盲人自己站起来,走向一张大桌子。桌子上的试管仪器五花八门,但都放得井井有条。他毫不费力地取到所要的用具,把容器注满,没有洒出一滴药液,也没有碰倒和打碎一根最细的玻璃试管,就像一位高明的魔术师在作杰出的表演。在一系列熟练和准确的动作中,表现了知识的力量和顽强的意志。这使得早就打算做实验的道尔顿,受到了很大的教益。

就这样,道尔顿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从此终身不离实验室。1844年的一个晚上,78岁高龄的道尔顿,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他的实验室,时间,9点差一刻。57年来,他每晚都是这个时候记下当天的气象数据。他那微微颤抖的手拿起笔来,记下了晴雨表的读数和气温,并在最后一格里记下“微雨”。他满意地搁笔起身,忽然发现还没有签上日期,便又坐下去……几个小时后,曙光照进道尔顿的实验室,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已经静静地安息了。

第二个普罗米修斯(实践需要勇气)

美国18世纪的杰出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以其发明避雷针等电学成就而被称为“电学之父”。

在富兰克林之前,人们对雷电一直没有正确的认识。富兰克林从一次电学实验中受到启发,断定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实自己的设想,他决心把天空的雷电引下来。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他将一块大的丝绸手帕扎到杉木条十字支架上,做成一个风筝。风筝上面固定一根向上伸出几十厘米的细铁丝,细铁丝与放风筝的细麻绳相连,麻绳下端系丝绸带,绸带上挂了一把铜钥匙。风筝穿入带有雷电的云层中,闪电在风筝上闪烁。一道闪电掠过,富兰克林觉得自己拉着麻绳的手有些麻木。他把手指靠近铜钥匙时,突然,一道电火花向他手上击去。“天电”被引下来了。后来他又用莱顿瓶收集了“天电”去做试验,证明“天电”和地电一样能被金属传导,能熔化金属,能点燃酒精。从此,人们认识了闪电的本质就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最早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并且经过多次试验,制成了实用的避雷针。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赞扬他说:“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经典的创作(实践是创造之源)

《战争与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书中战争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托尔斯泰的亲自考察。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当他写到俄法双方在鲍罗京诺会战的一段文字时,总感到描写得很抽象、不具体,他决定亲自去战场考察一番。到了鲍罗京诺,他仔细巡视了这个历史战场的一切遗迹,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记在心里,还特地画了一幅图,标上一条地平线和树林,标明各个村庄、河道的名称,及当年会战时太阳移动的方向等。回到家里,又把自己观察到的印象同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材料联系起来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边,重新写这段文字,这个会战场面,写得不仅生动,且色调明朗、壮观。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司马迁也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在动笔之前,司马迁游历过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寻访先人的遗迹。他曾经访问过夏禹的遗迹,眺望过范蠡泛舟的五湖,访求过韩信的故事,访问过刘邦、萧何的故乡,考察了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为撰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