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概述》章节讲义(11)

2015-03-28 16:02:35 字体放大:  

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概述》章节讲义(11)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不重要)

二、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

1.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停滞、退行

2. 五个阶段论: 口唇期(0~1)

肛门期(1~3)

性器期(3~6)

潜伏期(6~青春期)

生殖期(青春期~成年)

(二)埃里克森

1. 在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

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了一生

人生发展8阶段:(重点掌握,教材93页)

婴儿期(0~1)——信任/不信任

幼儿期(1~3)——自主/羞怯

儿童早期(3~6)——主动/内疚

儿童中期(6~12)——勤奋/自卑

青少年期(12~20)——同一性/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20~40)——亲密/孤独

成年中期(40~65)——繁衍/停滞

成年晚期(65~ )——自我整合/绝望

基本观点:(重点理解)

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个体只有面对解决何以冲突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

如果冲突无法解决,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

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期

前运算期

具体运算期

形式运算期

皮亚杰认为在每个发展阶段中,个体主要是运用图式、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

<--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