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章节知识点总结五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所谓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这是因为在开始时,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劳动投入不断增加,可以使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边际产量递增。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之所以出现边际产量递减,是因为不变的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变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的利用趋向于极限。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此时,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潜力用尽,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容纳不了过多的可变要素,两者的结合比例已经完全恶化。再增加可变的劳动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使总产量减少。
由总产量和劳动投入的关系,还可以得到平均产量的概念。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则有:
AP=Q/LMP=AQ/AL
在图1—4中,横轴为劳动收入L,纵轴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三种产量的曲线为TP、MP和AP。从图1—4中可以看到如下特点:
其一,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
其二,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
其三,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根据图1—4表示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和劳动投入的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在区域工,平均产量AP一直在增加,并且边际产量MP大于平均产量AP。所以,劳动投入至少要增加到α点才能使平均产量最大。在区域Ⅱ,
劳动投入的变动区间为α~b点,这一区域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递减。但劳动投入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只不过增加的比率是下降的。到b点时,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在区域Ⅲ,劳动投人量大于b点,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在绝对减少。
由此可见,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Ⅱ,即n~6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