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jixia
2016-02-23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6年中考政治考前试题。
一、单选题(27分)
1.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医学、政治等都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③中华文明是世界 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④中华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调整重视民意,充分说明了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
A.规范人们的行为 B.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C.维护公民的权益 D.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我们作为社会的成员,有责任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下列能体现这一要求的诗词名句的是( )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对此网友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以下网友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楼主]闪电:有必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
②[1楼]风云:有必要,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③[2楼]追梦:有必要,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 德品质
④[3楼]飘逸:有必要,因为只要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就一定会使人腐化坠落导致犯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对遭遇地震灾祸的四川人民来说,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 )
A.很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B.不可能自力更生地生活
C.还没有真正解决温饱问题 D.失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需要心理医生救治
6.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说明我国
①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②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将很快实现同步富裕
④面临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5年3月,全国人民聚焦北京,高度关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第7—8题。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②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③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④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是重要的民情民意传达渠道,广纳诤言,参政议政
②是全国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有力推动者和社会主义民主的 积极实践者
③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正在进行选民资格登记和确认,下列没有资格参加选举的是
A.外出务工的李大伯 B.信仰基督教的社区居民曹 阿姨
C.回乡探亲的美籍华人方女士 D.嫁给本地汉族小伙王刚的藏族姑娘卓玛
10.习近平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这说 明改革开放
A.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 B.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是我国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D.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1.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在现代法治社会里,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应该具有的法律基本素养是
A.培养自己的参政议政能力 B.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C.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D.善于运用法律武器
12.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理解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②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④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国家机关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3.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它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B.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C.它是立国之本,各项工作 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四项基本原则
D.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
标签:中考政治模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