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7-11-08
现代文阅读修辞类有哪些呢?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详细信息请看以下现代文阅读修辞类:
现代文阅读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示例1: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题示例2: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修辞辨析
例1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
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解题指津]此题是对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选择。解答时,要认真品读句子,根据平时积累的修辞知识进行判断。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构成,而D项只有两个句子,因此构不成排比。
参考答案:D
二、赏析作用
例2.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必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解题指津]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能力。这段文字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方法,选项A、B、C的说法都正确。选项D中,反问的修辞是对的,但对其作用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读书能给人内心世界带来美好感受的情形。
参考答案:D
三、仿写句子
例3 .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所给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情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 。
[解题指津]这是一道将修辞手法放在补写句中来考查的题目。做题时除了要注意补写的句式应与所给句子相同或相似外,还要注意修辞运用的一致性。很明显,所补写句子应与所给句子构成排比句,同时补写句子是对“无字处读书”的阐释。
参考答案:
示例:(1)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2)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标签: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