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诗文解题法:语言比较

编辑:lvzw

2012-11-14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诗文解题法:语言比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型阐释

不同的文言诗文,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明白晓畅,有的凝练含蓄,有的粗犷豪放,有的细腻婉约……总之,仔细玩味,就能领略语言之美。文言诗文的语言比较阅读,也就是通过“异中求同”与“同中求异”来感知多彩的语言风格,诸如质朴简明、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生动风趣等,答案往往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就可以。

语言比较类试题,其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等。

精题解析

例1 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情景。

(2008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填空题,对关键词语进行品味,通过品味关键词语来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怀。

答案: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漂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

例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2008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品味题,题干已经指明了比较的对象是画横线句子的句式,通过比较,是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的,对于表达效果的回答,其难度也不大。

答案: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答题方略

语言比较试题,内容丰富,答案多元而富有创意,要解答好语言品味类试题,应选择好品味的角度。而品味的角度主要有: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等。

3.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当然,要正确比较语言特点,就必须认真阅读比较材料,拓宽自己的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找出整合点,然后加以综合,这样才能不说空话、套话。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