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单元检测试题

编辑:sx_yangmj

2016-05-26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文推荐的是中考语文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喃喃(nán)       笨拙(zhuō) 佳肴(xáo)   拎(līn)起

B.吮(shǔn)吸      瞟(piǎo)   黏(nián)    摁(àn)

C.忸怩(niǔní)     拗(niù)    虔(qián)诚  尴尬(gāngà)

D.狡黠(xié)         挑衅(xìn)    流淌(tǎng)    羞赧(nǎ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萧索     愕然     恣睢      郑重其事      虚张声势

B.油渍     拂动     儒湿      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

C.讷讷     憨厚     鹿砦      嗑嗑绊绊      珠烁晶莹

D.歧视     露马脚   声撕力竭  大名鼎鼎      煞有介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生活是一首歌,演奏着高低不同的乐章,需要你慢慢欣赏;生活是一杯茶,释放着沁人心脾的淡香,需要你细细品尝。

B.雨滴滴答答地下着,天阴沉沉的。试卷发下来了,上面鲜红的“63”就像一双喷血的眼睛一样瞪着我,让我毛骨悚然。

C.青春是希望,即使落空,依然会有坚定执着的梦;青春是自由,想唱就可以唱到地老天荒,要哭就哭得悲悲壮壮。

D.他们宁愿选择朴素与简洁的生活,选择跋山涉水甚至风餐露宿,在山野乡村里寻访那即将远去的风景,用心去呵护自然与友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5.某校组织开展了“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6分)

(1)近几年,“给力”“粉丝”“中国式过马路”“元芳,你怎么看”等网络流行语迅速走红,成为人们交流的常见语言。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下面句中加点流行语的意思。

网友在《我修自行车的老爸》中讲述了父亲挣钱的艰难,表达了对平凡父亲的尊重与敬意,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炫父让我们深受感动。

正能量:                                                              (2分)

(2)当今社会,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可有些考试中却建议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以保持汉语的规范性。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故乡(节选)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找出节选文字中的两组反义词。(2分)

7.(1)“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中“他的愿望”指什么?“我的愿望”又指什么?(2分)

(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1分)

8.文中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2分)

9.读画线句,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2分)

(1)“这”指什么?

(2)“成了路”比喻什么?

(3)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奇  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夫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中闪现出一张张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啊!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

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

文硬硬地答:“我不!”

爹问:“你要咋?”

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吗?

10.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                            (1分)

11.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2.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13.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14.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3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