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11
2、调 即调正句式语序。一是特殊句式,二是固定句式。古今的不同语序结构应作调整以符合现代的习惯。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 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
(1)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08年江苏卷)
译文: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翻译时要注意的是 “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07年辽宁卷)
译文:“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常会误译成: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该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宾语前置句子的三种情况要注意识别,①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②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谁、胡、何、安、焉等)时,宾语往往也提前;③有宾语前置标志词“之”或固定句式“唯……是……”等标志时,宾语往往前置。
(3)从衣文之媵七十人。(07年湖南卷)
译文:使七十个穿着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常会误译:使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七十个人。
此句为定语前置。“七十人”为“衣文之媵”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调整到原来的位置。常见的定语后置有如下形式:①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②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之”后,用“者”字煞尾。③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而”后,用“者”字煞尾。④后置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加“之”。
3、“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格比喻、借代、引用、用典、委婉等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的说法、互文的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
所以我们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比喻的辞格,翻译时有的须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须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借代,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互文,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一起意译;委婉、讳饰等,就要根据具体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如: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也不厌也。(2006年四川卷)
译文: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万钟”的“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万钟”即一万钟的俸禄,代指优厚的俸禄,是借代的修辞格;“箪食”的“箪”是竹制的用以盛食物的器具,因此用“箪食”指代粗陋的饮食。
(2)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句中“缙绅”是借代。“缙”是“插”的意思,绅是“大带子”。古代做官的人,把做官用的笏板插住腰带里。在这里,“缙绅”是用做官的人的特征来代替做官的人。翻译时要把“缙绅”所替代的内容“做官的人”翻译出来。
(3)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2002年上海卷)
“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5)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而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填沟壑”就是死后没人埋葬,把尸体扔在山沟里,这里是表示谦恭,对自己的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翻泽时把它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原句的意思是:“年龄虽小,但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给太后。”
四、若行有余力,可进一步锤炼推敲,以追求”雅”的境界
“雅”,是古文翻译的较高的要求,只有完全忠实并准确而流畅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才能考虑这个问题。译文要达到“雅”的要求不是太容易的。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又要达到译句的文字语句生动优美、简练流畅。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比较熟知古今汉语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上的知识与修养,译笔既要是现代的规范语言,又须有原文的表达特色。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为大家推荐的文言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相关推荐
标签:中考语文考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