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jixia
2016-12-27
刚升初三的学生在期待与喜悦之余内心会有一丝沉重,因为摆在眼前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对自己的初三学习有个科学的规划,二是在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下文为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的内容。
(一)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于
1.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表示处所,译为"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表示处所,译为"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标签:中考语文考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