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3-10-16
摘要:中考已迫近,考生如何把握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复习备考,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揣摩近几年的安徽中考试题,帮助考生把握中考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近年来我省中考试题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70%~80%左右,特别是对其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覆盖率几乎是100%。这些重要知识点分别是: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力的概念、二力平衡、天平的使用、密度、浮力、压强、杠杆的平衡条件、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根据学业考试的性质,试题难度设计大致如下: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其中70℅的容易题是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也就是说直接用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解答的问题。20℅的稍难题和10℅的较难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求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寻找出与之相对应的物理知识才能解题。下面就每种类型的试题具体谈谈考查的内容和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填空题约10题,25分左右。一般不会直接考查死记硬背的概念、规律或公式,多是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或生产实例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并运用它们进行解答。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不大。
单位换算也常在填空题和计算题中出现,因此同学们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换算是很重要的。
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技能和应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考查的具体内容有:画力的示意图、光路图、简单电路连接图、滑轮组的组装图以及某个力的力臂等。作图题要求很高,不能有一点画错,而且只能在题目所给的原图上画,考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能用铅笔画,方便修改。
单项选择题约7题,21分左右。试题的概念性强、综合程度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必须认真审题,仔细辨别,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尤其是遇到特别难以判断的试题,还可以采用排除法、特殊值代入排除法等帮助判断,特别强调:由于选择题分值较大,各个选项的设计又十分相似,为尽量不丢分,在检查试卷时最好能将各个选项再推敲一遍,找出每个选项正确的理由或错误的原因,确认一下答案。
实验题约两三题,20分左右。一直是近年来中考试题的难点,主要考查的是考纲上明确提出的“做过”的某个实验,和“会”规范使用的测量工具,尤其要关注考纲上126页所附的14个实验。要求:能说明实验原理,需要的主要器材,能规范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详细写出实验步骤,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会记录实验数据,能正确写出实验结论,注重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误差来源。
计算题约24分,也是2到3题。考生首先要细致分析题意,搞清楚题目求解的物理量和所给出的已知条件(注意:已知条件可能是给定的某个数值,也可能是通过文字表达的),特别要理解括号里的补充说明,然后才能确定解题思路。公式一定要书写正确,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数据要准确代入,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省,解题过程要清晰流畅,书写要规范。对于试题中叙述的物理情景或物理过程理解不够透彻的,能作图辅助分析的,一定要画出草图帮助思考。
其次是明确备考策略。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研究《考纲》,通览教材。
《考纲》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水平要求,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对于中考复习具有指导作用。考生可以对照《考纲》来回忆课本内容。如果按考纲要求能顺利回忆出来,就说明“双基”掌握得较好,可放心应考;相反,如果在回忆过程中“卡壳”了,就得回归课本,阅读这部分教材。
二、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逐步走向深入。最近几年的中考注重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事等社会热点问题(例如:节能减排、汶川地震等),以及当地的社会环境特征,例如家乡的环境、气候、能源利用、废物处理等。
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关注自己:例如体重、身高、密度、体积、正常步行速度、正常体温、站立或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压强等;关注周围:例如课桌多高、家用电器功率多大、保温瓶容积多大、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指甲刀及自行车、白炽灯泡上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等;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雾、霜的形成、开灯瞬间灯泡为什么容易损坏等;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例如温室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等。同时还应当关注新闻热点,注意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并善于与物理知识的复习有机融合起来。在复习过程中对以前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和社会热点相关的现象和事物都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切忌就题论题,要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关阅读:备战2014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精汇
标签:中考物理复习指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