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湖北恩施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

编辑:liucg

2013-04-27

【摘要】:中考是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顺利进入理想高中学习的重要考试,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考湖北恩施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希望对参加2013年中考的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既是考核初中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学内容的要求为考试依据。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州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际而制定。

命题原则

1.历史考试命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正确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景”;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3.试题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好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好基础;试题要体现时代性,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重视历史与当今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

4.试题力争做到测试目标明确,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型多样、难易适当,能够真实考查出学生的学业水平。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以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结合我州初中历史教学现状,2013年的中考历史仍然是以测试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为主体,试题的难度不会太高。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历史学习能力最基本的层次,主要通过单项选择的简单判断来实现测试目标。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学生能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作简单的解释,主要通过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来实现测试目标。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在选择题题干中设置简单材料或情境来实现测试目标。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4.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南方经济的发展。

2.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八)科学技术

1.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明珍和《本草钢目》等名医名著。

3.《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九)思想文化

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4.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为例,了解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邓世昌和《马关条约》。

6.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5.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的概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1.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技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第三部分内容请看下文

标签:中考说明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