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必做试题(整套)

编辑:sx_jixia

2015-12-17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年中考历史必做试题

一、选择题

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 )

A.去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

C.诵读苏轼、李清照的词作品 D.研读八股文

2.我国在古代政权更替频繁。下列中政权更替关系成立的是

A.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B.280年,魏国灭掉吴国

C.960年,北宋取代唐朝 D.1276年,金灭掉南宋

3.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下列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市、坊分开的局面

B.宋朝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

D.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杜绝一切对外贸易

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1368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入山西,占领了太原。第二年,在山西设行中书省,这是山西建省的开端。行省制度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 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

8.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

A. 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

9.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唐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③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1.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2.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并列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

A.繁盛一时 B.文武并重 C.重文轻武 D.强化君权

13.《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 )

A. 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 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 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14.“国家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 两宋时期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15.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燃薪者”描写的是哪个朝代?(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京

16.体现宋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特色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孤帆远影碧空尽,帷见长江天际流”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宋高宗曾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朝“司舶之利”主要得益于

A.周边少数民族朝贡 B.海外各国进贡

C.开封等城市商业贸易 D.海外商品贸易

1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9.他的画,让我们了解了北宋东京的繁华,了解了北宋的社会风貌,他就是生活在我们潍坊地区的(  )

A.郑板桥 B.赵明诚 C.张择端 D.赵秉忠

20.潍坊历史悠久,英杰辈出,巨著流芳。下列著名作品问世最早的是(  )

A.《清明上河图》 B.《齐民要术》

C.《金石录》 D.《十钟山房印举》

21.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