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练习

编辑:sx_jixia

2015-10-28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材料中反映我国古代哪一时期政治制度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明朝

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3.武则天诏曰:(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勤俭节约   C.减轻农民负担    D.重视农业生产

4.《全球通史》:“……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

A.               B.               C.               D.

5.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在元朝的大都可见到回族商人

6.某历史人物的祠堂有“拔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其对联反映了历史上哪位英雄人物的事迹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岳飞           D.戚继光

7.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是列强侵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两个条约的最主要不同点是

A.允许列强在华设厂   B.割地面积   C.赔款数量     D.开放通商口岸的地点

8.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9.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 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人文主义盛行                        B.具有反抗精神

C.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 1863年11月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A.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 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隋唐的科 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12.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杜佩妍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张骞通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郑 和下西洋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抵抗侵略

1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 ”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14.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狡辩伎俩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 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