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化学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编辑:

2015-12-26

14.(3分)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小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某同学查阅资料知,在常压下,液态氧的沸点﹣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 低 (填“高”或“低”),导致 氮气 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氧气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氧气支持物质燃烧 .

考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①由教材学过的化学常识知道,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导致液氮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②由于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所以剩余的气体绝大部分是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回答此题.

解答: 解:(1)因为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导致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由于空气中大部分是氮气和氧气,所以剩余的气体绝大部分是氧气,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过一会儿,木条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

故答案为:(1)低、氮气; (2)氧气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氧气支持物质燃烧.

点评: 此题所考查的主要是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此外还查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15.(3分)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

产生

A试管中的无色液

体是  .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

(1)请填写上表中有关内容: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氧气+水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填写实验报告题.

分析: 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的现象解答本题.

解答: 解:(1)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剧烈反应,冒出气泡的是双氧水,无现象的是水.

故选A:水;B:过氧化氢.

(2)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氧气+水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中制取氧气的方法.现象.

16.(7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白烟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中水沿导管被吸入集气瓶中,且约占其容积的1/5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难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不活泼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减少误差;

(2)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产生大量白烟,由于红磷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处;

(3)在该实验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稳定.

解答: 解:

(1)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由于红磷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处,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在该实验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