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4-01-10
摘要:中考如何复习是同学们现在所担心的问题,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分享2013年伊春中考语文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做好练习,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能帮助大家提高成绩!
1.考点扫描
考点名称 考点热度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
(4)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阅读材料的内容、
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
(5)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 ☆☆☆
(6)拓展迁移 ☆☆☆
2.命题趋势分析
(1)本专题以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问答题为主,分值在8~15分之间。
(2)预计2013年考查的内容是:①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②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③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④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属于文意把握题,考查是否从整体上读懂了文章。⑥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⑦拓展迁移。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考查的着重点是知识积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I知识梳理与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文言字词句知识归纳
(一)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句中停顿来找到文言文句子中的相应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然后找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句子的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
“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可/以一战。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一谓语一宾语”“状语一谓语“动词一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
(1)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
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2)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1)余闻之也/久矣。
(2)洋洋乎/与灏气俱。
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如:
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
(二)词类的活用词类用法很重要,不学好它,文言文的难关就难以攻破。词的语法分类称为词类。根据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可以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名词、动词、副词等。一个具体的词,又可以从一类词变为另一类词,这叫词类的转化。
从词在句中的功能看,有时可以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又没有达到转化的程度,这就叫做词类活用。那么如何区分转化和活用呢?
词类转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产生了有新义的新词。词类活用只是临时变通使用,仍维持原词意义。词类转化后的新词,一定带有与其旧词不相同的而且可类推使用的新的语法特点。
词类活用中的词,只带有特定条件下的临时特点,受某些习惯性限制,不能类推。词类活用与修辞有关,好像故意破坏语法常规而造成修辞的特殊味道,词类转化则纯属语法范畴。
归结起来,词类转化,从语法角度看,属于一般性的,可以解释的。词类活用,则属于特殊性的,仅从语法角度解释是说不通的。
下面分类说说词类的活用问题。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而且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种标志,因此一定要认真掌握。
文言词有些本身就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如“道”,作“道路”方法“道理”讲是名词,作“说”讲是动词;“艺”,作动词,意思是“种植”,作名词,意思是“技艺”。这类词在句中无论用作名词还是动词,都是正常现象。“名词用作动词”是指有些名词在句中临时用作动词,其意义往往既包含这个名词的意义,又新增与这个名词有关的某种行为动作的含义。例如“陈胜王”中的“王”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中的“指”目”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是“用手指”,“且”是“用眼睛看”的意思,但是“指”本身就有“手指”和“指着”两种意思,一般不把它看作名词活用为动词,而“目”平时只作名词用,这里就是用如动词。
还有以下的几个例子可以参阅: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其中“烛”就是名词用作动词,当“照耀”。
(2)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这里的“玄衣”
“白刃”都是名词短语,在这里可以看作名词用作动词。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这里的“宾客”是名词,在这用作动词。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的“先、后”都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以…...为先、以……为后”。
这里的“宾客”先、后”等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而,且是意动用法。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古汉语中词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名词可以用作动词,那么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或名词。而且有的用作使动、有的用作意动,这就给辨别带来了困难,要辨别需要从整个句子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一类的词配合,和它们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2.名词用作状语。
在文言文中普通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表示主语做某事时的态度,或表示动作的处所或方法。如:
其一犬坐于前。“犬”就是名词用作“坐”的状语,“像狗一样”,而不是“狗坐在前边”。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的“箕畚”
是名词,用作“运”的状语,“用箕畚”。
昨夜见军帖……且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句中的“昨夜”且“暮”都是时间名词,在这里都用作状语。
谨食之,时而献焉。这句中的“时”就是名词作状语。
这点和现代汉语是不同的,现代汉语一般来讲名词不能作状语。也有个别的可以作,例如“雷厉风行”等,但这些大部分是由古汉语演化而来的,应该注意。
标签:伊春中考语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