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原创专栏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来源:51EDU威廉希尔app

2017-10-09

中国古代文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有着自己灿烂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容、鲜明独特的风格,以及与整个中国文化息息相通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联系。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就璀璨,高峰迭现,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创作都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灿如星辰的名篇佳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厚而珍贵的遗产,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所以人们习惯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不仅包括近体诗和古体诗之类狭义的古典诗歌,也包括词、曲之类广义的古典诗歌。中国诗歌的两大渊薮是《诗经》和《楚辞》,此后的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全面繁荣的唐诗、另一高峰的宋词、鼎盛一时的元曲等使中国诗歌的这一条大河波涛起伏、奔腾不息。

1.《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故称“诗三百”。《诗经》每篇都可合乐歌唱,按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部分。。t风,,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它是当时各诸侯国和各地区的乐曲,是相对于周京都而言的地方土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指周京都地方王畿之乐的作品,有《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祭神祭祖时配合舞蹈所用的颂歌,分“周颂”、“鲁颂”、“商颂”。《诗经》中的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文人作品除少数篇章偶尔留下作者的姓名,多数篇什的作者也不可考知。

《诗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如《邶风·静女》、《召南·野有死麇》、《卫风’氓》、《郑风·将仲子》等,表现了中下层劳动群众的婚姻爱情生活;《邶风·式微》、《唐风.鸨羽》、《豳风·七月》等,反映了劳动人民贫困交迫的悲惨境况;《豳风·东山》等,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诅咒;《魏风》中的《伐檀》和《硕鼠》唱出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诗经》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第一,其艺术风格朴素自然。《诗经》反映的主要是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语言和形式淳朴自然,情由衷发,毫无忸怩娇柔之态和雕琢之痕。第二,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关于赋、比、兴,朱熹《诗集传》有较好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现代话说,“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直接表达思想感情;“比”就是比喻、象征,用一个事物表现另一个事物,使被表现的事物特征更为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或发端,先描述其他事物,借此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端。这三种表现手法,应用在不同的诗篇中各有侧重,难求一律。一般来说,一篇作品往往并用两种或三种表现手法。第三,重章叠句的方法的运用。《诗经》中的很多诗篇都是由几段叠唱组成,只在各段相应的位置上更换几个字,使之略显变化。这样重叠、回环反复,增强了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颂,而且起到了充分抒情的作用。第四,善于使用双声、叠字和叠韵的词语。如“关关”、“陶陶”、“悠哉悠哉”之类的叠字,“参差”、“踟蹰”等双声词和“窈窕”、“崔嵬”等叠韵词,大大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表现力。第五,句式较为整齐。《诗经》以四言为主而又不受此限,经常杂用二言至八言等不同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灵活地表现了各种内容和语气。

总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灿烂的起点,它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有力地推动了后代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的疾苦;确立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抒情传统;确立了“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怨而不怒”的含蓄、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最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比兴不仅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而且在后世历代诗歌创作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学的基本表现手法。

标签:高中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