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古诗《宿石邑山中》《望洞庭》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宿石邑山中》《望洞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宿石邑山中》,掌握诗中的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宿石邑山中》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2、简介作者。
诗人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3、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邑、韩、霭、锡”。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浮云不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
“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
3、体会诗情。
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4、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
四、作业
1、默写古诗。
2、搜集整理韩翃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hóng)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中秋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