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二课时

2013-03-14

生2:“一只打翻的酒盅”,看来跟“喝酒”有关——是不是喝多了?

师:说下去。

生2:酒盅都打翻了嘛,肯定是喝多了。

师:嘿嘿,你真聪明,你找到了解读此诗的突破口。接下来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生3:啊,真的耶——喝多了,离开了,走在月光下的石路上,晃晃悠悠的——可不就觉得石路在晃动么?

师:接下来两句呢?

生4:是不是摔倒在路旁的草地上了?

师:对,完全正确。那“映山红”又该如何理解?

生4:抒情主人公仰倒在青草地上,小脸喝得红扑扑的——不就像是一枝映山红遗落在那儿了么?

师:太对了,大家接着说——

生5:哎呀,整个第二段不就是在写“天旋地转”的感觉吗?

师:就是嘛。不过第二段的后两句中“生锈的铁锚”怎么解释?

生6:指眼睛吧。人若是喝多了,眼神儿就不那么亮了,比较迟钝、散漫,不聚光了,可不就是生锈了。

师:用铁锚作喻还有没有别的意味?

生6:有沉重感,下坠感。

师:下坠感?(众笑)不准确吧?你是不是想说“堕落感”?

生6:对对对,堕落。

师:堕落?重了吧?

生6:也许是诗人的自责吧?

师:嘿嘿,姑且先存此一说吧。回头看看,前两段回忆了怎样一件往事?

生7:醉酒事件。(众笑)

师:嗯。大概是诗人少年时的一次醉酒经历。至于为什么喝醉,只有诗人自己知道,属于个人隐私吧,不去管了。我们看最后一段吧。

生8:这段好像没写什么具体事件,只是在写“发呆”。

师:好,就叫“发呆”事件吧。是不是你们都有过这种时候?同处美丽的花季雨季,心里开始有了秘密,有了幻想,有了梦——于是常常不由自主的发呆,“手指轻轻衔在口中”——多么美丽的侧影啊?当然最好不要在语文课堂上发呆——那就不叫发呆了,叫走神儿或发楞……

(众笑)

师:同顾城的《小花的信念》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

生9:这首,诗味足,更耐人寻味。

生10:我喜欢《小花的信念》的内容,喜欢《往事二三》的形式。

师:好。我们继续——9.《青草》 伊甸

大地的思想,杂乱而茂盛 / 岁月的羊群咩咩走过

在青草愈来愈盛大的歌唱里 / 石头和皇帝渐渐枯萎

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诗中的意象各自象征什么?也就是开始咱们说的:就是要把精炼简约的诗歌形象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原生状态,把诗里浓缩的东西再泡开,把其中的滋味泡出来。寻找并判断形象背后蕴含的情思。把你自己的内心世界融进诗歌里去。

生1:青草——我认为——象征底层人民,象征民间的思想和智慧,还像来自民间的民主力量。

师:很对。那“岁月的羊群”呢?

生2:好像是“历史”,或者说“社会”,“时代”也行。因为人民的思想滋养了历史,养育了时代或者说社会。

师:你说得太好了。理解得很深刻呀。那“石头”和“皇帝”象征什么?

生:专制的、保守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人民的、民主的力量强大了,自然就把他们淹没了。

师:同学们已经理解到这种程度,我已经没什么好补充的了。我已经快“失业”了,你们太厉害了。咱们来点儿挑战性更强的吧?我日前在晚报上看到一则启事,说有位颇有文化品位的老板,在咱们望海寺附近面朝大海的山坡上新开了一家酒楼,他想好了一副对联,仅有八个字:“凭窗观海,把盏听潮”,似乎短了点。于是他悬赏征文,愿以每字千元的价格,求读者高人将对联延长到10个字,最好是14个字,这样挂出来更气派些。你们中有没有高人啊?先将它延长到10个字吧?

(学生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气氛非常活跃,很多人低头沉思……)

生1:有了,老师,我对“凭窗观海去,把盏听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