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教案

2012-10-29

2008年 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教后反思:“年、月、日”一课很多老师都上过,但往往起点把握不准,有时甚至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把这节课上出点新意,是我设计这节课时苦苦思考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教学,我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动态生成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妥善处理了教育与教学、知识与能力、主导与主体、内容与形式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在规定的40分钟内立体地、全方位地完成了本节课既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整节课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

专家点评:“

钱老师的这节课是节研究课,并不是样本,给我这样的感觉是,朴实无华,真实不花哨,有幽默感。总的来说体现了钱老师一惯的风格。

一、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

钱老师的这节课基础知识很扎实,但个别地方需要交流,能够留给孩子创新的地方要留给孩子,有些地方是否可以加加工,比如钱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发现学生知道的那么多了,钱老师可以问问学生还有疑问没有?还有什么问题呢?当然大多数孩子不见得有问题,但如果有几个学生真的能说出一个与钱老师预设的问题相符合的内容,为什么2月份有28天也有29天?钱老师可以让他再研究。这样的话钱老师就是站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起点上来认识这节课,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实际上钱老师已经做了,但是没有直接显露出来。

二、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

2月有28天,29天,还有4年一闰的问题,钱老师用的是课件作的万年历,这显然比课本上的附件中的设计要好,钱老师用了现代化的手段挺好的,但是我觉得留给学生的空间还是小了。其实学生很有意思的,我从这里看出2008年就是闰年了,有的孩子说1992年也是闰年,有的往后看,有的往前看,在这个基础上钱老师可以追问:1972年是不是闰年,课件的表格中没有,他要倒着数好多回呢!这样是很麻烦的。在这个时候,老师让学生找一找,这个闰年和4有没有关系呢?这样引,就不是老师直接告诉他与闰年的年份与4有什么样的关系,是让他感觉原来的数法有难点了,从而去探究与4有怎样的关系。实际上,这里刚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发现规律,我想这样的探索过程,学生会更有兴趣一些。这样的内容完全创新的可能性不大,但有些地方还是可以的,老师给孩子留有的是什么?是留有疑问,让学生自觉的参与进来学习和探索。

三、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基础与创新的问题,基础要扎实,但我们的扎实绝不是死记硬背,那么今天的这节课有好几个要背的地方,口诀要背,但是这样的背是有情趣的背,还是在有理解的基础上的背,应该有所分析。我们说基础知识要扎实,但是创新和基础知识之间绝不是矛盾的。创新毕竟和基础知识有密切的关系的。创新一定是建立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条件下的。创新是把原来的知识进行改组,产生一种新的思想。在基础知识上,我认为不管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双基要到位。但到位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给孩子放开些!他自己能够尝试的、他自己能够探索的一定要让他自己做!学生自己不能尝试的当然讲也是应该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基础与创新是不是还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安排。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创新空间不会太大,因为我想要我讲的话也大不了多少,有的课给学生的创新空间可能会大。

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第二个方面我想说说预设与生成,这是一个新的话题,预设的时候想到的生成没有生出来,结果没有让他生成的他却自己生出来了,所以我感觉尤其是借班上课,尤其是不了解孩子,老师深一脚浅一脚的,也不知道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所以老师真正做好预设和生成的确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强调,生成首先要解决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前提,也就是备课是前提,那么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要深入的研究教材,有深入才有浅出。抓住重点难点以后就可以融会贯通了。然后要再换位了解孩子,考虑到孩子的不同思路和不同的研究想法。放的开一点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跳起来够一够。这节课的有些提问是不是可以再改一点,比如小名12岁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小强12岁只过了3个生日,可能吗?换个84岁的老爷爷他只过了21个生日,你说可能吗?孩子可能会说,老爷爷解放前穷啊!过生日不一定吃长寿面,老师的设计应该思路开阔些!你不要问一二三月多少天,改问今年的第一季度多少天?学了“季度”要用的啊!问题的设计还可以再精一点,有的问题实际难度不大可以换个面目。

另外课堂的生成资源要分类的,很有价值的要逮住不放。什么是要放的,什么是不放的,因此要求老师的数学功底要好。如有的老师讲分数,要求孩子折纸体会1/2。学生怎么对折的都有。有的孩子反折的纸举起来以后又要放下,老师问:你为什么要放下?学生说:我举的是1/4,我错了。老师说:没关系你知道这个是1/4说明你对分数的几分之几还是清楚的啊!想想看能不能把他改成我们今天的1/2呢?这样一来,有的孩子想给他出主意,老师说你自己改!学生自己发现了2/4就是1/2,后面孩子自然也出来了3/6,4/8。还有个孩子总结说,分子是分母的一半都是正方形的1/2,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埋伏”。但这样做并没有讲新东西,这是不期而遇的生成资源,是老师容忍的、鼓励的结果,对学生的错误不要一拳打死。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度,完全超越了对知识的掌握。再举一个例子,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后该怎么办,可以问,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用证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有一部分人已经知道了证明的方法以后你又该怎么办呢?有些东西可以放手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有时的生成不见得都是闪光点。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问题,该拉时就拉,数学课不能说是老师讲会的,是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和学习的。在一年级学厘米的时候,让孩子量,让孩子比厘米,他们会发现1厘米一样长。让孩子明白厘米是国际统一的单位。课不是花哨就好,加强思考性,加强探索性,空谈创造性是不行的,落实到一节课中,要给学生以空间。带领学生感悟探索

以上就是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      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