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战争十五从军教案

2012-11-19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战争十五从军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战争十五从军教案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1.班级情况

我所在班级共有22名学生,其中男生11人,女生11人。整体上学生学习风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呆板,个别学生学习不求上进,大多数学生对课外知识了解不多,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

2.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学习本篇课文,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体会古代兵役制的残酷性。

三、教学内容分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二首》其中之一。这首诗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也同时说明了作者讨厌战争,渴望和平,关心劳动人民。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请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诗词?(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词有的描写了边塞风光,有的叙述了战争故事,有的倾诉了思乡之情,有的抒发了将士的爱国情怀。

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

3.交流资料,了解乐府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指名读诗歌)

2、这首诗歌有很多生字比较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

3、通过预习,诗中的词语你都理解了哪些,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

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自己说一说)

5、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三)、再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默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诗中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

1、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生个性化地朗读。

2、是啊,虽然历经了艰辛,但终归活着回来了,这毕竟是件可喜的事。(板书:喜)他欣喜地归来,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学生读乡里人说的话:“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生齐读)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