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劳动的开端》节选于作者吴运铎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文章叙述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表现了作者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文章重点刻画了作者挑煤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作者如何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深入理解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可确定把体现作者“挑煤的艰难” 和 “坚强”这两个内容的段落作为重点段,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咀嚼品味。这两个点将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苦难的童年,感悟作者对家人的爱和勇挑生活重担的顽强不屈的形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重锤敲打过程中,要坚持开放自主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初读感受,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后找出写“挑煤艰难”和“我的坚强”的词句,引导学生读、议、思、悟,最后教师适时补充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对小作者诉说自己的心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字里行间闪耀着作者人性的光华,是对当今娇生惯养的学生进行吃苦教育、磨难教育、价值观教育良好教材。抓住这一点,在设计时要紧紧牵住学生的情感这一主线,注重适时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真正感悟作者苦难而坚强的人生,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苦难的人生、顽强的意志,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仰、爱戴之情。
4.进一步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比较等理解课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表现作者挑煤艰难和顽强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真情对话中与文本、作者实现心灵的沟通交融,从而悄无声息的受到熏陶、感染、激励、教育。
【教学准备】
1、制作以课文重点词句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体现开放性、随机性,可以随学生的回答适时地点放相应词句。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文中字词,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3、教师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筛选有效信息,以备课堂适时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整体感知,走近文本。
1、直接导课,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劳动的开端是什么?[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小结语:总起来看大家的感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挑煤”(板书)的,一个是关于作者“我”(板书)的。这些感受从何而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这段人生。
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
(一)自主品读,感悟“挑煤的艰难”。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标画出表现我挑煤生活的词句。
2、交流标画出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依据情况,利用大屏幕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词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疼”、“换来移去”“都”、“只好”等词语感悟挑煤太累、太苦、太难。
◆重点词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想象一下,我当时可能是怎样走路的?引导学生结合“滑极了”、“一步三滑”、“像是打秋千”等感悟路滑难走,感悟挑煤不仅太累、太苦、太难,而且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