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f
2014-05-10
最后的时刻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最后的时刻》是一篇记叙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梳妆打扮,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像赴隆重的典礼似的迎接最后的战斗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学习本文,要深切体会“最后的时刻”的含义。
设计理念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注重细节描写。教学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体会课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通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感悟江姐面对牺牲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神情、行动、语言的语句或段落,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革命者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设计:认识“滓、纲”2个生字,会写“渣、滓、拟、纲”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革命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2.学习课文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认识江姐
1.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激情导入。
本单元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编排了《最后的时刻》和《颁奖词三则》两篇主体课文,目的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英雄人物事迹,感受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首先我们一同走进第一篇课文《最后的笨獭罚?タ匆豢次闹械慕?闶窃跹?娑运???淖詈笫笨痰摹#ò迨榭翁猓?
2.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革命烈士江姐。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姐。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江姐: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1946年至1948年,在重庆做地下党工作。
1948 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 “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文后,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写了江姐在狱中临赴刑场前的情景。
(2)再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在赴刑场之前,江姐都做了些什么?用笔在相应的段落做简单的标记。
读文后,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明确:赴刑场前,江姐在狱中巧妙处理党的文件,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与战友深情告别。
3.回读课题,理解含义。
结合读文,再来看看课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时刻”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点拨,明确:“最后的时刻”就是指江姐“牺牲前”的时刻,这样说,体现了作者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
三、品读课文,走近江姐
(一)巧妙处理党的文件。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江姐是怎样处理文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读后交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体会:
(1)对江姐神态的描写:从“不慌不忙”“像平常一样”体会江姐的镇定和从容。听到特务喊她的名字,她从多年的革命工作经验和对敌人凶残本性的了解,已经判断出自己牺牲的时刻到了,但是她却依然“不慌不忙”,表现出了江姐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对江姐动作的描写:把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铺下,“跳”下床来,看出江姐的机警,这是在与敌人的斗争中炼就的。
3.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二)认真?碜约旱淖抛啊?
标签:六年级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