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二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登鹳雀楼孔繁森教案集(1)

编辑:

2014-11-10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二)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 尽 黄河 流)

2、出示投影,教师指图描述。(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朗读指导。

1、 老师提个建议,诗歌还要讲究韵律,如果掌握了词与词之间的停顿,也许会读的更好?愿意听老师的朗读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让我们一起比比,看谁读得最棒?最像我们的小诗人,

3、 指名读,师生共同点评、再读、齐读。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三、小结。

古诗是我们的国粹,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

我们有时候把许多事情比作登山,如学习、生活……那么,这些事情也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情况吗?课后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板书: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景)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以上就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登鹳雀楼孔繁森教案集(1),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相关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之梅兰芳学艺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之祖国在我心间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