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四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编辑:sx_duxl

2016-12-14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下面为大家分享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问题的情境,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间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入课题

1.说说下面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1)240-69+120(2)12×3+5(3)120十20+16

32×14÷28 35-12×2 36-120÷6

提问:第(1)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

指出: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提问:第(2)组、第(3)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

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唤醒、激活两步混合运算的已有方法、经验,意图 使学生能面对新的内容背景,在新旧内容间主动建立联系,产生迁移,把已有的认识类推到新的学习中,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因素,使其学会新的知 识,体会数学方法的一致性。」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

(l)解答例1,体会过程。

出示例1。

谈话: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大家推派了 一位同学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体育用品商

店里能知道些什么。

提问: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分步列式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检查:解答过程对不对?前两步先算的什么?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钱加4副围棋的钱,所以应该先用乘法算中国象棋和围棋各需要多少钱,再用加法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混合运算,学习新知。

引导:有没有列出综合算式的同学?(或你能把解答过程列成综合算式吗?试试看。)你是怎样列式的?

结合交流,说明综合算式就是把两个求用多少钱的相乘部分加起来,求出的结果就是一共多少元。(板书综合算式)

引导:请看综合算式,想想应该先算哪个部分,自己试着算出得数。(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这里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你能联系题意说说为什么要先算这两步乘法吗?

小结:这是一道三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从题意上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事实上数学也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注意,像这样前后两步都是乘法的算式,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使过程简单一些。

「设计说明:在让学生独立解答时,可能会有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的,安排上先呈现分步列式,交流“前两步先算的什么”,体会计算过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引入综合算式(视学生解答情况灵活处理:有列综合算式的交流呈现,若没有引导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应该先算哪个部分”,联系解答过程或者两步混合运算的经验,主动计算、获得运算顺序的体验与初步认识;最后说明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这一过程,学生既可以联系经验和事实主动认识运算顺序,又知道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并体会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