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教学案例

2012-10-22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我们听的一节练习课,教师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这节课处理的教学内容是第24页练习一。授课教师姓李。

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了5以内的口算练习之后,开始创设情境,处理练习中的第1题:“李老师在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李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贴完之后,李老师问:“这样贴,好不好?”

学生说:“不好,太乱了。”

李老师又问:“那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说:“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李老师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学生整理完之后,贴在黑板上的图片摆成了下面的样子:

这里,李老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内容加以变化,培养了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由此可见,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了一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之后,已经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相当深刻地体现。

李老师接着问:“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学生1:“买体育用品一共多少钱?我请李明同学回答。”

李明:“三三得九,一共9元钱。”

学生2:“买文具一共15元,三五十五。”

李老师:“你能不能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说?”

学生2:“玩具多少元?3乘5等于15。”

李老师:“不错,不仅会提出数学问题,还会解决问题。”

学生3:“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一共多少元?谁会回答?”(李老师将此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4:“我!用3乘8等于24,一共24元,

李老师问:“3乘8?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4:“跳绳3元加上笔记本5元等于8元,钢笔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鸡毛毽3元等于8元,一共3个8元,3乘8等于24元。”

听完学生的回答,李老师轻轻的“哦”了一声,接着问:“谁还能提不同的问题?”

学生5:“三种物品一共要用多少元?谁来回答?”(李老师将此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也许有了刚才那位学生的提示,立刻就有一位学生举手说:“5乘8等于40。”

李老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6:“跳绳和笔记本合起来是8元,羽毛球和钢笔合起来是8元,鸡毛毽和文具盒合起来是8元,小汽车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个8元,就是5乘8等于40元。”

因为有了前面的分类整理,在这里,无形之中就扩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有效的思考依据,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许,这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没有预见到的。

李老师听完点点头,说:“哦,你是这样想的。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学生7:“学习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

李老师:“学习用品多少元?”

生答:“3加3再加3,等于9元。”

李老师:“玩具多少元?”

生答:“8加8等于16元 。”

李老师:“学习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

生答:“9加16等于25元。”

也许李老师没有预料到刚才两位学生会把多步计算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当学生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李老师就不再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而是急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步分析,让学生用加法计算。

接着,李老师指着黑板上板书的“学习用品与体育用品一共多少元”分别提问:“学习用品多少元?”、“体育用品多少元?”、“它们合起来多少元?”让学生分别做答并板书:15+9=24(元)。然后指着黑板上板书的“三种物品一共多少元”问:“能不能用加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