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11-28
3. 展示与交流相结合。
学生的数学作文可以说是智慧与能力的结合,仅仅让老师欣赏当然不够,如果可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作品,可能会激发出他们更大写作欲望和热情。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和交流。
(1)班内展示和交流
可通过让学生的数学作文有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所有的数学作文都可以在墙报、板报上展示,并要求看的同学进行评价,既可以写在展示的稿件上,也可以直接去和作者交流,这个过程对看的和被看的都应该会有所提高。
部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以及有条件提供电子文本,可以由老师加上精心的评点后,整理后编成小报,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带回去和家长共同欣赏、品评,除了能让“上报”的学生得到家长的肯定,更希望能取得家长支持和帮助――在校外也能有人经常提醒学生关注数学的发现和应用。
也因为要让家长也一起参与,在每篇数学作文后老师的点评一定要精当,指明该文的特点、长处,便于家长了解。(文后附笔者编撰的1~5期的《数学作文报》)
(2)校内展示和交流
数学作文如果能在中、高年段都实行,不妨在各年级间进行展示和交流,高年级可借鉴低年级的童心、童趣,低年级则学习高年级的思维缜密和标新立异。形式仍可通过墙报、板报、自编小报等形式。(因为我在实践时只在四年级尝试,所以这是我对下一步工作的设想。不过,我将四年级的《数学作文报》发给我教的三年级思维训练班的学生看的)
(3)网上展示和交流
在网络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既然有了电子文本,要在网上交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现在杭州市很多学校有校内网,这当然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上城区的“上城教育信息港提供有校际交流的平台“学生的作品”栏目;很多的教育网站都开辟了“教育论坛”,在这些网站注册(一般都是免费的)成会员后,就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去,也可以学生自己注册为会员,自己关注自己的作品受欢迎程度,因为浏览过的读者有的会通过留言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很刺激的一件事。
通过上述方式,一学期来大多数学生能每月顺利完成一篇数学作文,那么是不是一定要每人都每月一篇呢?
三、数学作文不是课业负担
作为教师决不能否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数学作文的内容、题材、篇幅再怎么不限,对于个别学生而言仍然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怎么办?因人而异。
数学作文不在数学教程内,所以一般不可以占用课内时间,应将之当作是一个课外作业来安排。对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同学,在每月能完成一篇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多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还可以去帮助不会写的同学写;对于不愿写的人,多和他交流,提示他可写的内容,告诉他写的方法,久而久之,可能他会想试一试,如果他试了,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要大力褒奖、鼓励――毕竟他完成的是额外的作业。
无论如何,不能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写了就是好的”是数学作文的永恒主题。
实 践 后 的 认 识
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对数学作文这种作业形式的探索过程中,笔者逐步产生了以下认识:
1. 关于数学作文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梳理、展示自己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如《一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颗》,在写作过程就将估算的过程回顾整理了,而《我说解方程》则是在《方程初步》学完后的总结归纳。
(2)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发表独立见解的阵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新的条件。如《“六?一”儿童节的花销》、《买衣服的数学问题》、《多余的条件》、《今天我当家》、《这样合不合算》……等都是学生自主研究、独立探索的成果。
(3)数学作文同时也改变了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局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数学作文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撰写科研论文奠定了基础。
曾在杨明明老师主编的《新概念作文》上看到过学生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惊异数学老师居然会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写千字左右(以上?)的调查报告,因为平时写400字作文都是很痛苦的。其实别说小学生,就是高中生、大学生写调查报告、案例调查分析也是近几年的事,而新课程标准在中高年级有不是要求学生调查、分析的生活实践类内容,如果没有一定的铺垫、准备,这些内容是无法落实,更不可能深入的。所以在平时就有数学作文这样一个作业形式,在遇到需要写一些有学科特点的小课题时,学生不会感到无从着手,老师也不用为要不要保留这类教学内容患得患失。
实践证明,数学作文对于新课标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能进行较好的体现――也许可以考虑它做为数学能力的一个评价标准。
2. 关于数学作文的几种主要类型。
(1)讲解介绍型。内容主要是对某一知识点特征的说明、介绍,目的是让没学过该知识的人能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往往是初写数学作文者的首选。有是为避免枯乏味的数理说教,往往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让可爱的小动物、数字、符号等形象来作说明者。当然要写好有一定难度。建议推荐学生看李毓佩教授的“数学故事丛书”包括《荒岛历险》、《奇妙的数王国》、《爱克斯探长》3 种,它们分别以历险小说、童话故事、侦探故事三种形式写成,实质都是对数学知识特点的说明介绍。
(2)回顾展示型。即对某知识学习过程或某次数学实践、活动过程的回忆、整理,目的是让读者在阅读之后也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应用成功经验并少走弯路。
(3)经验介绍型。即对掌握、理解特定知识或解决某种题型的特殊方法的经验总结。建议推荐学生看张景中院士的“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包括《数学家的眼光》、《帮你学数学》、《新概念几何》3种。
(4)探索发现型。是对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的思考的阐述。包括两种: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②在生活中发现的。
(5)创新求变型。数学作文的最高层次、终极境界。内容不言而喻。
3. 关于数学作文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内容看,学生对讲解介绍型、回顾展示型、经验介绍型的数学作文情有所钟,但对探索发现型、创新求变型似乎力有不遂,应该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是任重而道远。
(2)从形式看,学生偏爱童话形式的数学作文,但模式感很强,往往就是借拟人化的数字、符号、图形等来说出自己想说的数学知识点,可是对情景的创设、语言的精炼、知识点介绍的到位等几方面全盘控制显得薄弱。
(3)从创作热情看,学生在写前5~10篇时,是最有激情的,那短时间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和应用是非常留心的,时刻在找题材、想格式。但当板报也上了,网上也挂了,热情就有所下降,似乎功成名就,无法保持那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激情的想象力。怎样让学生生成一种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意识,成为让数学作文生生不息的关键。
(4)从教师指导情况看,因为数学作文不是课堂内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绝大多数只能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点对面”的可能性极小,从而效率相对低下,教师怎样选择相对固定的时间来进行全班性的交流、讲评成为难题。
(5)从学科整合角度看,数学作文可以说是语、数两门课程的天然交点,但由于课程设置的现状,目前数学作文还是数学老师单方面的热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对写作手法、修辞的指导、要求多了,显得“捞过界”,不要求又不可能。同时对于学生来讲,作文是语文的必然要求,数学作文则纯属兴趣,当两者有冲突时,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事。所以怎样落实“学科整合”,提高语、数两门课程中关于数学作文的指导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需要对此有兴趣的老师、学校动脑筋的事。
新课标的实施,使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形式、过程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创造。数学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业形式,以其特有的作用价值日益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关注、重视,本文谨将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所思、所得、所惑提供给广大老师和专家,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更多内容请进入:
标签:小升初奥数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