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高拱的法治改革及其思想基础浅析

编辑:

2014-04-30

总之 ,高拱的法治改革涉及许多方面,从加强观政进士、州县正官、刑部司官法律素质的培养到明刑执法、惩治贪酷、平反冤狱的具体措施等方面,都做了大幅度整顿。由于他的改革方案合理,措施得当,实施坚毅,加之隆庆帝的大力支持,使得明朝的法制渐趋健全,司刑官吏的法律素质也大有提高,初步扭转了多年来法弛刑滥、司法腐败的局面。应该说,高拱在法制改革方面有着卓著的创造和建树。

三、高拱整顿法制的思想基础

高拱的法制整顿不是枝节性的就事论事,零打碎敲的孤立性的个别调整,而是建立在比较系统的法治思想基础之上的。高拱的法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祥刑之经,本之以公。高拱认为,法的根本价值是公平公正,只有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才能称之为“祥刑之经”即好的法律。他在诠释《尚书 ·舜典》“惟明克允”即明察案情、执法公正思想时说:“古今称善刑者,非皋陶乎,乃史臣之赞也,亦日 睦明克允’已矣。而瞽瞍杀人 ,孟氏之所谓必执也。故明以断之,情以鞫之,本之以公,斯祥刑之经也。”-川他从“人罔恒情,法罔恒用”观点出发,对“祥刑之经”作了全面、深刻的阐释。为什么要“明以断之”呢?因为“民也有顽而行谗者乎 ,有佥而市巧者乎,有阳是阴非、心壬面纯者乎 ,非明莫之能鉴也 听察惟聪 ,色意是穷,肤想罔行 ,斯之谓明” 。这就是说 ,在断案中不免会有狡猾谗诬之人,谄媚取巧之人,甚至还有阴是阳非、表里不一、心术险恶而表面美善之人。如果不能明察案情,就不能做到鉴别真伪,公平断案。因此,倾听观察必须耳聪目明,面色之意定要穷尽真实,表面之言不可轻信盲从,这叫做“明”。为什么要“情以鞫之”呢?因为“有过而误罗者乎,有怵而故伏者乎,有抑之弗申、究之弗鸣者乎,非情莫之能体也 匪雷匪霆,而哀而矜,无辜是恫,斯之谓情” 。其意是说,在审案中不免会有过错而误被罗织罪状之人,有恐惧而被迫伏法认罪之人,甚至还有冤屈不能申诉、刻意深求而不鸣冤叫屈之人。如果不能审清案由,辨明真相,就不能体察民情民意,公正鞫审。故此,审理案件不能有雷霆之怒,更不能恫吓无罪之人,而要有哀怜之心,这叫做 “情”。为什么要 “本之以公”呢?因为“有富而货狱者乎,有宠而嘱狱者乎,有媚而希意、戆而取激者乎,非公莫之能直也 无滞无迎,惟重惟轻,衡平鉴空,斯之谓公” 。这就是说,在执法中又有富饶者以钱财行贿于司刑之人,有权贵者以权势说情于刑狱之人,甚至还有以谄媚而迎合其意,愚钝而表现激烈之人。如果执法者不能做到公平公道,就不能伸张正义,理直气壮。所以,不要长期滞留案件而久拖不决,不要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而要根据所犯罪行大小而量刑轻重适宜,必须像秤衡和照镜子一样公平客观,这叫做“公”。从现代法学的基本精神看,高拱把公平公正作为法的价值取向,显然有其合理因素和借鉴价值。但是,法作为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主要工具,“礼乐刑政为治之具” 。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拱的法治思想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他不会也不可能对广大被统治阶级实行真正的公平公正,而只能对少数统治阶级实行公平公正。这又表明他的法制观具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二是法必贵当,罪必责实。高拱针对嘉靖以来“刑狱冤滥而怨声载道” 。全国动乱四起,失序失控均已表面化的衰乱局势,提出必须进行司法改革 ,“欲兴治道,必振纲纪。欲振纲纪,必明赏罚” 。高拱推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原则,就是“法必贵当”和“罪必责实”。他说:“法必贵当,则朝三暮四,非吾法也”;“罪必责实,则巧文曲避者,不可饰罪也”。只有坚持“法必贵当”和“罪必责实”的原则,才能确保司法的公平公正。“法必贵当”具有法理学和刑法学的双重意蕴。就其法理学的意蕴而言,“法必贵当”含有守法与变法相统一的涵义。一方面,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则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要保持 自身的稳定性 ,以便共 同遵守,不可妄意纷更 ,朝令夕改。否则 ,就必然导致社会动乱。他说 :“盖时王之法不可不守也。今言治者,正不可妄意纷更,只将祖宗之法求其本意所在,而实心奉行之。纵有时异势殊当调停者 ,亦只就中处得其当便是,不可轻出法度之外,启乱端也。” 另一方面,法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势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和变更即“变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说 :“事以位异 ,则易事以当位;法以时迁,则更法以趋时。” ‘事与时迁,则又变之以从宜。” 高拱既强调守法的重要性,又强调变法的必要性。如果只变法而不守法,百姓就无所适从,必然引发社会动荡;相反,只守法而不变法,就会形成法律滞后,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必须把守法与变法即法的稳定性与变动性一起来,不可偏执一端。在高拱的法治思想中,强调的重点是变法,因为只有变法改革,才能使法律与时俱进,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显然,这是为他主持隆(庆)万(历)大改革提供法学根据。从刑法学的意蕴来说 ,“法必贵当”又具有量刑适当的涵义,即根据罪犯所犯罪行的大小而处以轻重不同的刑罚。他说 :“若论为治,须于今之法度内处得其当。”_4“法惟其宜于民,不必其所立;宽严惟适于治,不必其同而无间。” 在高拱看来 ,执法断案要做到量刑适当,宽严适度,就必须既反对从重拟罪,流于苛酷,又反对法弛刑轻,流于放纵。他说:“圣人制刑,所以诘奸禁乱,安天下之民也。固不可流于苛刻,亦不可流于放纵。乃今 司刑者 卤莽草略,既不尽心 ,却又每以出人罪为长者,虽盗贼皆曲意放之,以为阴骘。若然,是谓明刑者为不仁也。纵恶长奸,残害善 良,败坏国事,莫大于此。” “夫主刑者,民之司命也。然或偏于辟,则深刻而失情;或偏于宥,则纵弛而废法。” 这就是说,滥用酷刑,草菅人命,必然导致残害善良的恶果 ;法弛刑轻,宽宥罪犯,必然造成纵恶长奸的结局。只有“法必贵当”,量刑适度,才能达到“诘奸禁乱 ,安天下之民” 的理想效果。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