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翻译社会学研究新视角综述2014年

编辑:sx_wangha

2014-02-20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翻译社会学研究新视角综述2014年”,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交互报偿理论的基本观点

交互报偿(reciprocity)有对等性、交互性、互惠性、礼尚往来等多种含义。在先秦典籍中,与之对应的含义被称为“报”。《礼记》中说:“礼也者,报也”(《礼记•乐记》),“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孔、孟、老、庄、荀、墨等先秦诸子对“报”均有论述。如孔子曾提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论语•宪问》),“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礼记•表记》)。荀子则认为,“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一物失称,乱之端也”(《荀子•正论》)。如此看来,“报”不仅是社群中个体的行为方式,而且是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的保障机制。事实上,礼尚往来、有施有报不仅是“中国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基础”[4](P350),而且是任何文化“道德律令的主要构成要素”[5](P161)。现代社会学意义上的交互报偿是:“做或传达(render-ing)某物,以作为对所接受的善意、被实施的行为或恶行的还报。它是一种交换行为,该概念本身包含着近似等值和平等的含义。”[6](P11)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报偿机制的运作。“社会生活基本上就是一种交互报偿关系。合作、友谊、契约、协定、家庭、爱情乃至冲突,这些关系彼此各不相同,但几乎都具备这样一个特征:都是交互报偿的某种形式。”[7](Pix)交互报偿是促进人类交往、合作和进步的核心原则[8](P194-209),具有宗教性、对等性、交互性、层次性、对象性和延宕性等典型特征[9]。报偿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它不仅对原始社会至关重要,“在现今的工业化社会中,基于交互报偿的社会关系依然占据中心地位”[10](P89),“理解交互报偿对于我们了解所有社会形式而言是不可或缺的。”[11](P5)就在社会中流通的文本而言,交互报偿也是定义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的重要原则[12]。著名社会学家古德纳指出:“人们生活在交互报偿原则的指导下,当一方从另外一方受益,一种义务就产生了。受益者就向施主欠下债务,直到偿清为止。”[5](P174)事实上,翻译理论家也曾有过相似的表述:“凡是担起翻译工作的人就欠下一笔债务,他必须用同等价值、而不是同样的钱币来偿还。”[13](P344)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指出:人类的社会活动虽然复杂多样,但却受到一些核心规范的限定,而交互报偿就是这样一种核心规范。翻译作为一种十分重要而又非常普遍的人类社会活动,自然也会受到这一规范的限定。交互报偿原则构成了翻译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制约机制。因此,我们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对翻译中的报偿关系进行一番探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