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

编辑:sx_wangha

2013-11-26

广大朋友们,关于“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是由威廉希尔app 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马克思《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历史定位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苏联学术界把《手稿》定位于不成熟著作而将之打入冷宫,严重地妨碍了当时中国学者的独立研究。在西方学术界,赫伯特·马尔库塞为解释马克思的《手稿》而创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一书,其中心思想是论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种定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著作发表后不久,西方就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标志的“《手稿》热”。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者才真正开始独立研究《手稿》,至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手稿》的历史定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并逐步形成了“不成熟论”、“顶点论”、“起点论”三种不同的观点。在我国,“不成熟论”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顶点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不成熟论”主要接受了苏联的观点,持“顶点论”者主要倾向于西方马克思学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看到《手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间的差异性而把这种差异无限放大,以致造成马克思思想在不同阶段上的对立。“起点论”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观点,应当起始于中央编译局2000年版的《手稿》单行本的中文注释。该注释提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献。”[1](P190)这个论断表明《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当然,并不能从“第一次”就能简单地推论出“起点论”的基本观点,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把握这个文献中的核心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的一致性,才能说明这个“第一次”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点。北京大学王东教授明确提出:“这一手稿中蕴含的新唯物主义实践观,包含着‘自然存在前提论——对象化活动论——异化劳动论——人化自然论’等哲学内涵,乃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起点,既是历史起点,又是理论起点。”[2]“起点论”是中国学者摆脱苏联及西方马克思学的双重影响、独立研究《手稿》而得出的自己的结论,在国际马克思学界真正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起点论”应当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文本的历史定位主要依据于文本发展过程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因此有必要简单回顾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登上哲学舞台的亮相之作,虽然它体现了马克思的天才,但没有超出黑格尔体系,其基本思想显然是黑格尔主义的。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时期,从哲学的角度说,马克思已经与黑格尔分道扬镳,但还没有明确形成自己的哲学观,而且又明显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正是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彻底打破并超越了抽象的人性论,初步确立了整个马克思哲学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科学的劳动观,而劳动观恰恰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精髓。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对《手稿》中基础性论断及其对诸多根本性哲学问题的回答的分析,来探讨其定位问题,指出它是通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起点。

一、《手稿》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的前提与以往任何哲学都不同,它完全超越了抽象的人性论,确立了“现实的人”为哲学前提,从而奠定了马克思哲学崭新的基础。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