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11-04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已经持续有十年有余了。在论争中暴露出了实践美学的致命弱点:实践作为现实的、物质的生产不能解释审美本质问题。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实践乌托邦再批判。
面对这个根本性的理论缺陷,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扬弃实践美学。但是一些实践美学家坚信实践美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不是把它当作学术来对待,而是看成一种不可更改的信仰。这样,他们只能曲意为之辩解。张玉能先生为实践美学辩护的文章《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与杨春时同志商榷》[1]就是如此。张文存在着偷换概念、逻辑混乱、教条思维等问题,因此,它后实践美学的批判以及它提出的“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的命题就缺乏合理的论证。对此,有必要加以进一步加以辩正、澄清,以利于解决审美的本质问题。
我在《实践乌托邦批判》中提出,实践美学建立在实践乌托邦的基础上。所谓实践乌托邦,是指把实践由一个历史科学的概念变成一个哲学的基本范畴;把它的外延由物质生产扩大到了精神活动;把它的内涵由现实的、异化的活动抬高为超越的、自由的活动。张玉能对此加以反驳,坚持认为实践是哲学的基本范畴,当然也是美学的基本范畴;实践包括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实践是超越的、自由的活动。但是他的反驳是不成功的,因为它存在着致命的漏洞。
由于实践美学建立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以实践作为基本的范畴,用实践来解释审美,这就涉及到实践是哲学的基本范畴还是一个历史科学的概念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张玉能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他坚持实践既是哲学基本范畴,又是历史科学概念。实践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旨在说明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作为社会存在的基本因素决定着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科学解释,不言而喻,它是一种历史科学。科学与哲学属于不同的领域,科学是形而下的,现实的、实证的,而哲学是形而上的,超越的、思辨的。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既是科学,又是哲学,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又是科学的说法不过是苏联哲学的错误命题。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本身不是哲学,因为它没有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出发,即没有从存在这个哲学范畴出发建立一个思辨的体系,阐释存在的意义。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这个社会科学的概念出发,建立了诸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等社会历史科学的概念,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由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其中实践概念具有关键的地位,因为它作为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决定着社会意识,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没有建立一个形式上完整的哲学体系,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也不是哲学,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存在着哲学层次,包含着哲学思想,它超越历史科学的层次,阐述了人的存在的根本意义——自由。在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较为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历史科学体系不同,它不是从现实的、异化的社会存在概念或实践概念出发,而是从人的真正意义上的存在的超越性、自由性出发,批判现实的社会存在的异化、并提出了自由的理想,即在历史的终点——共产主义克服异化、实现人的存在的自由本质。当然,青年马克思有也社会乌托邦、拔高实践的倾向,从而模糊了哲学与历史科学的界限。后来的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以及中国的实践美学正是发展了这种倾向,把实践当作哲学的基本范畴,建立了实践本体论哲学。我们应该区分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的合理部分与历史局限,而不能拘泥于一些个别论述。可惜实践美学以及张玉能没有做到这一点。
标签:美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