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美学论文

林泉高致的意象美学浅析

编辑:sx_yangk

2015-10-21

《林泉高致》集,宋郭熙撰,其子郭思为其作注并整理成集,约成书于宋政和七年。《林泉高致》集现存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 以下就是林泉高致的意象美学

思闻一说,旋即笔记,今收拾纂集,殆数十百条,不敢失坠,用贻同好。”《林泉高致》涵盖深广,集中体现了郭熙父子精深的画学与美学思想。其中对山水画的起源、功能到构思、构图、笔墨,以及观察方法等,都有精辟的阐述。笔者在多次研读的基础上,在此简要探讨一己之陋见。

一、“四可”说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北宋中期,产生了巨大变化。突出的一点是多数山水画家不再过隐居生活,他们也不再强调山水画一定要表现隐居思想。郭熙作为宫廷御用画家,适应山水画的发展趋势,及时从创作实践和理论方面给以总结。由于郭熙的山水画强调表现诗意,并提出山水画的“四可”价值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使山水画的创作和理论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一开始就谈到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与功能问题,认为人们生在太平盛世,想要“苟洁一身”,不一定去隐居归向大自然,借助好的山水画,完全可以不下堂奥而坐穷泉壑。这是对宗炳提出的“卧游”、“畅神”的绘画美学功能论的补充和发展,宗炳的“卧游”、“畅神”论是在道家和佛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而郭熙则不同,他主要是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待绘画的艺术功能问题。《山水训》曰:“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颖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在郭熙看来,君子(文人士大夫)爱惜山水,主要是为了养素、啸傲、隐逸、常亲、常适,“快人意,获我心”。是为了养成澹泊虚静、素洁平常的内在的心灵世界。从而陶冶性灵,提升人格境界。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