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美学论文

豫剧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品格浅析

编辑:sx_houhong

2014-05-16

豫剧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品格,其中渗透着中原人民敦厚、真诚、平和、幽默的性格特征,突出反映了中原人民的美学观点。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戏曲现代戏在河南地方戏中盛行以来,二度创作所采用的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与现代戏所反映的现实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就传统戏曲来说,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与观众的审美是一种远距离的;而现代戏内容是现实生活,表现形式若照搬传统,必然造成极大地不和谐。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的舞台动作加以体现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生活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所以人物的性格化是文艺作品的灵魂。传统豫剧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个性化也是戏曲舞台艺术动人情怀的关键之处。

豫剧现代戏的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话剧写实的表现手法,以再紧贴现实,反映生活。如《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小白鞋说媒》《金鸡引凤》《人欢马叫》《石头梦》《倒霉大叔的婚事》等无不是从生活出发,创造典型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生活情趣,其中渗透着中原人民敦厚、真诚、平和、幽默的性格特征,突出反映了中原人民的美学观点。

豫剧现代戏最善于组织生活化、乡土化的典型场面,典型动作。如《朝阳沟》“欢迎银环”的一段戏,场面安排的热闹家常,动作表现得真实自然。听说银环要来了,失急慌忙的巧真和不知所措的栓宝爹竟撞个满怀,老头老婆高兴得直磨圈,又是擦桌子、凳

子,又是擦茶壶、茶碗,还抱出一罐子鸡蛋。当银环走上场时,栓宝娘高兴得合不拢嘴,栓宝爹紧张的不敢动不敢看。此外如《李双双》中的“选记工员”“开群众会”的场面,《杏花营》中的“逃荒”“排戏”的行动,都给人一种近在咫尺的逼真感。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是把生活中的人的行动和戏曲的表现方法融为一体,在豫剧音乐唱腔的特殊节奏制约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意味。尽管较之程式化的表演,舞蹈性显得不足,但它仍具有表现性的品格。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那些以往生成的诸多审美形态在变动不居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的严峻审视下,也在接受着一次次的严格选择。在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的心态和审美情趣的面前,原有的程式显得陈旧,或者单调,或者显现繁琐,或者出现苍白,或者显得欠缺。所以豫剧现代戏在借鉴话剧表演的写实性时,还注重于对传统表演程式的吸收和借鉴,融进强烈的现实感。真实感,以生活化来化程式,给现代观众带来一种新的审美满足。以生活化来化程式其实就是将戏曲程式向生活作适度的靠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将生活情感韵律化。生活中的情感流露往往是不规则的,片断的,无节奏的,而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魏淑兰,其“生活化”的抑制情感表现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之美。人物在喜、怒、哀、乐之中,一个手臂的挥动。一段道白的轻吟,一声忍俊不禁却又立刻警惕收住的笑等等,这一系列真切自然地情感抒发,处处蕴含着线性的韵律之感,起伏有序,强弱有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位谨慎小心,冷僻冷漠的寡妇形象。其二是将生活动作节奏化。剧中的人物绝不等同于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它应该是对自然生活形态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具有节奏鲜明有格律,有规范的特征。所以,将现代生活中的动作赋予节奏化的规范才能使其自然化转向艺术美。其三是以真实感冲淡程式感。豫剧现代戏会将各种程式注入浓郁的生活真实感,使唱念做舞化为人物行动的必然。

如今,豫剧艺术在中西文化碰壁交融的文化背景下,豫剧艺术的传统与现代也在逐渐的交融互渗。我清醒的认识到豫剧现代性不是一种标签,而是一种生命活力,传统也不是戏曲发展的包袱,而是它内在的灵魂。若一场演出既保持着自己剧种的传统个性,又恰到好处、非常流畅地融入多元的现代艺术元素,使观众既感到新鲜而美好,又能够为之动容、为之动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走向现代的传统艺术。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