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美学论文

技术教学的美学思考

编辑:sx_wangha

2014-03-25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虽更具体,但其概念也无法以单纯的一种定义来明确。从美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却有很多具体优势,那就是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感知和行动,让事物的彰显更艺术、更有品质。美学涉及的领域除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等内容之外,还包括一个独立领域——技术美。感受技术之美的过程无疑是最接近美学的一种技术认知活动。然而,信息技术一线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美学问题却并非只涉及技术,还涉及信息及信息活动,所以我们以下讨论的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技术,而是以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课堂如何运用美学。

● 技术教学的审美现象

美学问题是一个整体性感受,并不能单用几条法则去遵循。首先要对现象有一种直感,然后针对问题面对审美现象。对一个课堂、一种教学,我们观察的眼光从何处开始,经历何种过程,最后的结果如何,这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审美思考方式。即,不论你是否赞美、批评或肯定、否定,必须要用自己的视角去感知与比较。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应着不同审美对象。

1.执教者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这一审美主体,其审美对象是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审美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预期成果的达成程度。例如,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遇到的技术难点较少,对技术的运用有所创新,作品的形式与成果相对完美等,这都会增强教师的成就感。相反的,如遇到太多问题并且解决不善,教师会比较郁闷。

2.学习者

作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活动主体,学习者的审美对象就更倾向于学习内容本身,如技术的魅力、操作的难易、作品的主题和效果等可见的元素。当然,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教师的语言、形象、教学风格也是短暂的审美对象,个别学生甚至会被此影响一生。审美的结果,一般只是局限于一节课的评价与激励、课堂内容与形式,这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关注程度。较少的学生,虽然往往是本学科非常优秀或者毫无兴趣的学生,会对单纯一节课堂没有太多的审美需求。

3.观摩者

置身事外的教学观摩者,更多是以课堂的第三方审美主体出现,他们的审美对象更多以教学形式、流程为主,审美结果更关注教学的可视化效果,如学生的反应是否激烈、教师的驾驭是否得当、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是否科学等。因为观摩者并没有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审美对象可能与执教者、学习者有本质的不同,甚至会更多地参照其他对象的审美经验来对比,审美要求更高,所以结果一般是批评多于赞扬。

我们梳理不同的审美现象,明确审美主体和相应审美对象,为的是容易分清审美的动机和方式,能够找到符合自我为审美主体的感知教学之美的方法。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