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国学论文

国学论文指导: 解读诚信

编辑:

2013-11-29

在经济生活中,“力行”,主要表现在确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在义利发生冲突、发生矛盾时,孔子主张“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义以为上”、“义然后取”,反对“不义”,反对“见利忘义”,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明确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在政治生活中,要“正而谲,”(《论语·宪问》)“先之劳之,”(《论语·子路》)“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周而不比,”(《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孝慈”、“举善而教不能,”(《论语·为政》)从而,做到像孔子评价子产那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善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在社会生活中,“力行”的起码准则,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做到这一条,可谓“至诚”。它充分体现了人道和人性,是人类哲学思考和艺术构思的产物,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和真爱。

关于“知耻”。仅仅“好学”、“力行”,诚者的人格仍是不完整的,还有“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人不可能没有短处,不可能没有过错和失误。有也无妨。关键是能够发现、认识、解析、改正和弥补,“知耻而后勇”。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矣。”可见,“知耻”是诚的又一典型表现。

孔子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主张“内省”(《论语·颜渊》),不怵“有过”和“不足”,客观地诠释“过”,认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主要的,在于“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孔子高度赞扬过而能改者,“改之为贵,”(《论语·子罕》)“能补过者君子也。”(《孔子家语·正论解》)同时,他很欣慰自己有过失,别人能帮他指正,并以此为荣。“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毋庸讳言,孔子本人就是“知耻”的圣者。(《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坦然承认这方面不如自己的弟子颜回。(《论语·子路》)有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知耻”的另一方面,是要有自知之明,以恢弘的气度、豁达的心态,正确地审视自己,“行己有耻,”“泰而不骄。”(《论语·子路》)即便是这方面,孔子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他曾说过:“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慨然承认自己躬行实践之不足。

标签:国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