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l
2016-10-10
本文讲述了关于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商业银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出现挤兑、流动性障碍、倒闭等问题的一种状况。行业性危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制度性安排上,从行业的高度将防范和化解危机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商业银行行业管理的体系当中,通过构建直面危机状态的严密的防范机制、快速的应急机制和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来防范与化解危机。
一、行业性危机: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现实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是以大型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补充,外资银行并存的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的银行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到2007年一季度中国金融资产达459288.8亿元,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作为高负债的企业和高风险的机构,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国外,从大银行到小银行,从个体银行单项业务到个体法人银行,直至整个行业都出现过或始终存在着危机。而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企业群体,其危机又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的危机,有其个性化特征。中国商业银行的种种现象表明,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行业性危机。
商业银行存在行业性危机是由其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业务的企业,通过借贷业务和金融服务取得收益,属于高负债的行业,负债资产率达95%以上,同时商业银行又是经营的货币业务,其资产的主要形式是贷款业务,约占资产业务的70%,而信贷业务是通过资金使用权让渡而获取收益的,资金使用权一旦让渡出去,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控制能力必然下降,而且商业银行的结算等金融服务业务也面临着政策、操作、市场等多种风险。这种对外高依存度和高风险的企业特征,使得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决定于商业银行本身的管理水平,更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区位经济形势改变、同业竞争加剧、客户违约、营销失败、计算机行业运行出现安全问题、银行声誉受损等种种因素的影响,都使商业银行日益受到严重的危机威胁。商业银行面临的这些风险,有时足以令商业银行整个行业出现挤兑、流动性障碍甚至倒闭。
从中国商业银行目前行业状况分析,反映可能出现行业性危机的主要指标日益显现,表现在:(1)资产结构单一,不良资产巨大。目前,实际上中国商业银行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在15%以上,而且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风险资产还在不断积聚与放大。目前整个商业银行行业不良资产率从账面反映较低,但这是以巨额的资产剥离形式来实现的,从整体来说被剥离的金融资产仍然是中国总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从一个国家来说不良资产并没有减少。如果没有及时通过补偿机制进行消化,引发行业性危机的因素仍然存在。(2)资本充足率较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弱。资本充足率是反映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因素,到2006年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中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已有66家,达标银行数量占比为44.3%,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3.58%。由于商业银行的股东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较快,而资本金的补充能力与资产的增长速度往往不相匹配。(3)资产流动性差。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较为单一,短期贷款长期占用、短存长贷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一旦出现价格预期,很有可能出现挤兑风险。(4)融资形式单一,储蓄数额巨大。目前储蓄存款占总存款的45%。素有“笼中虎”之称的储蓄存款一旦出现市场变化,便会冲击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2007年一季度由于中国股市的火爆,造成储蓄存款的大规模分流。(5)商业银行的财务效益实质上现在仍然是依附高准入门槛而取得的。从事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并没有形成一个充分的竞争市场,而存贷款利率非充分的市场化,更增强了商业银行利润形成的政策性和垄断性,一旦商业银行准入形成充分的竞争和经营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便很难再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这些年中国商业银行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行业性危机,主要是因为国家不断采取措施来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如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充实国有银行资本金等等,同时,存款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商业银行的危机程度。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与单个法人银行的危机或其他行业的危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不是单一法人银行危机或单一法人银行一方面的危机,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危机,带有全行业性质,从范围上讲涉及到境内的所有商业银行机构;一定意义上说,就单一的法人银行而言不一定存在危机,但从行业角度分析却可能处在危机之中;是所有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一种危机,如人民币存贷利差缩小造成商业银行整个行业利润下降,为适应宏观调控需求,对基础设施贷款进行严格控制,造成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堵塞,地方发生自然灾害等等;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同时引发的行业危机,如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率造成各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障碍;可能是先由一家银行出现危机然后引发整个行业性危机。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一旦发生,其负作用也远远大于单个银行危机对社会的影响。首先,行业性危机往往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引起社会资金运作系统的混乱。其次,行业性危机不仅救助成本高,而且救助难度大,化解的成功率较低。
二、危机预防: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础平台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的管理防范危机成本肯定优于化解危机成本,而且化解危机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的立足点应放在行业危机的预防上,这是主动性、前瞻性、有效性的行业性危机管理。
1、树立行业性危机管理理念,建设良好的危机管理文化
一方面,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要求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中有深层面的危机感,使危机意识在所有员工内心中形成一种潜意识,让危机意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具备的行业思维。另一方面,要树立全面危机管理理念,高管人员的视角不能仅仅局限于本行,更要从全行来审视行业性危机现状,服从行业管理与要求。
2、建立行业性危机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是危机管理的运行载体,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处理行业性危机事件的组织机构和危机管理的负责人,设立严密有序的机构职能规范,拥有充分的处理原则,经过充分的授权,才有了把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变成管理危机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组织人员要专兼职结合,组织要有绝对的权威性。
3、构建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信息系统
危机预防最主要的是能够对商业银行行业现状进行准确的判断,对未来的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监测的经济金 融指标必须全面而灵活,既要有宏观和微观的经济金融指标,又要有外部和内部的经济金融指标,而且这些指标要随经济发展及时更新。构建行业性危机信息系统要求各商业银行在历史数据及市场客观判断的基础上,对未来能否健康发展做出预测和分析,要通过商业银行行业各种信息收集、分析、总结,得出商业银行行业运行体系的情况分析报表,使监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最新情况,调整其经营行为。要保持各银行之间主要信息指标的沟通,通过专职的行业危机管理机构,从全行业角度对危机现状进行评价、评估。对可能形成的行业性危机信息要进行分析,剖析出尽可能详细的可能事件,特别是导致行业崩溃的致命性危机,进行重点关注,并将结果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和决策者。
4、建立规范的法律化的行业危机管理制度
制度是危机管理的依据保证,只有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有利于危机管理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制度形式明确管理者职责、分工、措施、手段。当前商业银行行业危机管理迫切需要建立行业危机管理的协调制度、预警预案制度、应急制度、危机救助制度、危机评价制度等等。制度越全面、细致,防范的效果会越好。
5、建立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预警机制
标签:银行管理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