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l
2016-10-10
本文讲述了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辩证审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历程,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改制快马加鞭,速度惊人;忧的是,改制的质量。几家银行争相改制,争相上市,急功近利,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为改制而改制、为圈钱而上市的倾向,很多涉及体制转换的深层次问题有被忽视的倾向,治理结构、经营机制、人才体制、发展战略、资本金补充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等的建立和完善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风险管理
股份制改造从定义上讲,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法律法规政策,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从操作上讲,它是一项复杂的、高标准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公司组织形式上的股份化,而且是一场涉及到资产、债务、业务、人员、机构等重组和再造的艰难过程,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和机制变革过程。因此,若简单地将股份公司的挂牌成立、仰或股票的上市流通归结为股份制改造的完成,则大错特错。
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展情况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始见于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2004年以来,改革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四大国有银行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改革目标,抓紧进行财务重组,大力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成功上市,改革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业务重组
此次改革的财务重组措施,一是中建工行接受中央汇金公司注入的600亿美元的外汇资金;二是中建两家试点银行用准备金、末分配利润、当年净收人以及原有资本金等财务资源核销损失类贷款;三是将可疑类贷款向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招标拍卖;四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次级债。目前,几家银行财务重组工作已经结束,由于国家注资、发行长期次级债、资产组合优化等因素,资本实力显着增强,资本充足率大大提升。
截至2004年末,中、建两行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5.09%和 3.70%,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71.70%和69.90%,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2%和11.95%;截至2005年年底,工行不良贷款比率降至4.69%,资本充足率达到9.89%,上述指标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几大银行以新的面貌赫然出世。
(二)机构改革
伴随着股份公司的成立,公司治理及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也积极开展起来。根据各行改制后披露的第一份年报看,中建工行均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完成了公司治理框架的没立,银行治理开始发挥效用。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已到位,特别是引入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银行家作为外部独立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大大提高了银行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还加快推进内部管理及风险控制制度改革。
(三)股票上市
通过上市,可以给银行施加足够的外部压力,使其真正按照现代公司治理规则运作,切断机关化运行机制,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功。为此,中建工行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为上市作了充分的准备。中建行已在香港成功上市,中行还在上交所成功发行了A股。工行H股、A股同发方案也已获批,2006年 10月将挂牌上市。
众所周知,农行是我国四家国有银行中职工人数最多、机构网点最多、历史包袱最重、经营状况最复杂的一家。不过农行 2006年的犀利开局,让人们看到了它改革的决心:首次正面阐述股改进程和思路,主动曝光去年案件自审结果,披露最新不良贷款比例……相信崭新而先进的农行,将不再遥远。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输不起的改革,也是拖不起的改革。国有银行拥有了这样一段不平凡的股改经历,才可能拥有明天的卓越和辉煌。
二、操作评价
国家确定的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绩效进步,在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内将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照上述目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如不良资产率、资本充足率等财务指标仍不稳定;引进战略投资者时标准有待规范化,思维有待开阔;有效的人力资源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还未到位,汇金公司的角色定位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联交易等问题,还有待慢慢解决。具体讲
(一)不良资产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本充足率显着提高,但财务状况仍有待改进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创造条件上市”。从整体上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改观。中工建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或超过了8%的监管要求,工中行达到了10%的稳健水平,尤其是建行以13.57%的资本充足率,超过了国际活跃银行12%的平均水平。
同时,银行的各项财务指标也彰显出改革的成果
从上表可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提升,历史包袱和沉重负担得到了部分解决。工行的财务指标得到了改善,资产规模仍是老大;建行的盈利能力最强;中行的综合化经营优势凸显。总之,通过改制,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均得到提升。
但翻开几大行财务重组的历史,为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补充资本金,达到上市的要求,国家对国有银行又倾注了多少心血呢?首先是国家注资。200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动用 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中行和建行补充资本金,以使其达到8%的标准;2005年4月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其次是借助于大力发行次级债券。中行于2004年6月底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140.7亿元的次级债;建行在2004年7月底将次级债券增发到150亿元,成为国内目前次级债发行规模最大的银行。最后是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短期内这些救助活动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按照2004年银监会颁布的新的资本监管口径计算,从资本中剔除专项准备、其他准备及当年利润等传统项目,并且对尚未提足的贷款损失准备也从资本中扣减,同时不考虑国内外风险资产发生变动的情况,要使整体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最低要求,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缺口依然较大。因此,我们应从长计议,坚定不移地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公司治理体制的改善来解决国有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这样才能够避免不良资产的反弹以及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国有银行的财务问题,完成股份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二)产权主体实现了初步多元化,但股权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虚置,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也是股份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从股份制改造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看,汇金公司、中国建投、上海宝钢、长江电力、国家电网作为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同时还引入了美国银行、亚洲金融控股作为战略投资者。中国银行的股东除了汇金公司外,还有社保基金,同时还有RBS China、亚洲金融、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战略投资者;工商银行则除拥有汇金公司、财政部、社保基金等股东外,还拥有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股改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均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为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有效解决了国有产权主体虚置的问题。
但也要看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现象仍然存在,四家银行中国有股(含国有法人股)持股仍在70%以上。国有股权占绝对控股地位易造成两种影响:一方面是可能引发大股东滥用控制权以及关联交易问题;另一方面则可能因为国有持股人的超脱性疏忽,以致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或者管理者不能尽职,最终导致银行、小股东或者债权****益受到损害。
纵观西方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财产权利变迁的清晰脉络,那就是从集中模式越来越走向分散、清晰。一家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由国家、大企业、金融寡头逐渐向社会大众方向转移,产权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分散化、社会化、公开化。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还要不失时机地引进民营资本、社会公众股东等以真正实现股权结构的优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注入鲜活的血液,促进其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三)引资观念有待更新,引资操作仍待规范
标签:银行管理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