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论商业银行风险的重新分类及其管理

编辑:sx_chenl

2016-10-08

本文讲述了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的重新分类及其管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将各种分散的风险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各种风险的特质,以便对各种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出一种新的风险分类框架:按引发风险的直接原因,将商业银行风险分为环境风险、主体风险、客体风险。在这种框架之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

论文关键词:风险分类;环境风险;主体风险;客体风险;风险管理

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商业银行需要对其面临风险的来源、性质、演化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认识。其中,对各种风险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将零散的各种风险联系起来,认识其中的主要矛盾。一种恰当的分类可以充分认识风险的特质,以便对各种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同对风险的认识一样,风险的分类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风险分类标准的不断更新,这种更新是由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对风险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决定的。有别于传统的风险分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风险分类框架,并在这个框架下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一、一种新的风险分类框架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一方面来自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来自于商业银行的主观因素以及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的企业和公众的客观因素。因此,按照引发银行风险的直接原因,本文把银行风险划分为环境风险、主体风险和客体风险。

(一)环境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客观经济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国家经济金融政策风险、经济体制风险、货币风险、行政干预风险、金融法律法规风险、利率风险、国际收支风险、社会信用环境风险和银行间竞争风险等。

(二)主体风险

主体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它主要包括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

(三)客体风险

商业银行的客体风险是指由于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以及与商业银行有直接业务联系的企业、部门或个人由于自身的风险而给银行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它主要包括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借款企业的经营效益、借款企业所处行业风险、借款人保证风险、借款企业资本状况风险和借款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程度等因素。

二、新的风险分类框架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新的风险分类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风险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使我们能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

(一)环境风险管理现状

1.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反映着经济周期的特定发展阶段,不断影响各种企业的经营环境。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着下面的特点: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开始影响本国经济,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加入WTO五年过渡期很快就要过去,国际金融机构将大举进入我国市场,金融风险的产生条件、形成机理和表现特征将更加复杂,有可能由内生转变为一种内外互动条件下的高成长性风险。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产权制度、企业经营体制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企业生命周期、发展前景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由于市场调节功能还不充分,经济发展的粗放式特征比较突出,国民经济结构的不科学、不合理,部分行业发展不规范、不健康,投资的快速增长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并行发展。从2003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行业的明显过热,其中银行贷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经验表明,投资过热常常伴随着信贷过热,而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大量的信贷投放往往就要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

在信用环境方面,由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起步不久,市场信誉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法制环境还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失信赖账的现象时有发生,金融诈骗、借款人逃债现象屡有发生。外部信用制度的缺失,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商业银行很难审慎地分析借款人的真实信用水平,这往往导致了商业银行缺乏以自主风险分析为基础的“从众”行为:从政府项目贷款、上市公司融资、房地产金融到支持民营经济,乃至居民消费贷款,都体现为一哄而上的情形,而最终由于屡屡发生的借款人逃废债务问题,使得银行迅速膨胀起来的资产转化为不良资产。

2.金融市场环境。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市场可以说是最直接影响银行的环境,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可以有效化解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追赶型经济”的特点,其目标是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背景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选择银行主导型而不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之后却隐含着金融市场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在我国,首先,金融市场发展严重不均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融资结构过于单一;直接融资的发展速度一直较慢,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始终不相称。其中,股权融资曾在2000年时达到了最高峰,比重占到了整个融资总额的12.6%,之后便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在间接融资中的银行贷款却一直在大规模高速扩张。影响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整个社会融资结构过分依赖银行。2001、2002、2003年银行贷款占企业贷款的比重分别为75.9%、80.2%和81%,2004年超过90%,远高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融资格局中间接融资只占40%以下的比率。这种融资结构使得企业融资严重依赖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而原本可以通过直接融资领域化解和分散的信用风险却过度向商业银行集中。

其次,我国的金融市场缺乏独立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使得社会信用环境没有得到制度上的净化,信用风险向商业银行过度积累及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商业银行自身对风险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来控制全社会90%以上的信用风险,对银行来说应是勉为其难的。随着经济发展转轨过程的加快,商业银行所面临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加大。

(二)主体风险管理现状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