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英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英汉存在句与思维习惯研究探析

编辑:sx_houhong

2014-04-09

英汉存在句与思维习惯研究,给英汉存在句的生成原因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一、整体思维偏向和英美人的分析思维偏向

语言是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而我们的思维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和表达的。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角度出发, 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的背后反映出怎样不同的思维模式?反过来讲,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怎样导致其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差别?英汉语言结构特征及其各自反映出的各自语言使用者相应的思维模式对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有何意义呢?本文就此通过对英汉存在句的研究做出探索。

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中国传统易学把一切自然现象和人事吉凶统统纳入阴阳两仪组成的八卦系统和六十四卦系统。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整体观(张岱年、成中英,1991:23)。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中国人整体思维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先秦的思想家荀况,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也都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当代我们所说的“抓主流看本质”、“从总体上看问题”、“从全局出发”、“宏观调控”等都蕴含着整体思维模式。

与中国传统哲学不同, 西方人的传统哲学是讲“神凡二分”,“主客二分”,主张把物质与精神、 社会与自然、本质与想象对立起来。这从笛卡尔个体元素决定整体的“观念原子论”到罗素的“逻辑原子理论”概莫例外。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许多自然科学家主张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过程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类出来,把极其复杂的问题划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和部分,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研究,从而形成了分析思维模式。

二、英汉存在句语言结构中的思维模式偏向

中国人由于受《易经》哲学的影响,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归一的思想。因此,汉民族的空间认知心里感知(思维)模式是“先整体后部分”, 空间位置排列是“先大后小, 先远后近”。具体特点是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顺序由因到果, 由先到后, 由大到小进行阐述。这种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结构的够句法上是不以谓语为核心,主要通过安排词序来表达。词序则是以时间先后空间大小为顺序横向铺叙,形成“有多归一”的“时间造句法”。依据这一特点,汉语存在句的结构便是先叙述大的,凸显的地点或场所,然后再叙述小的人或事物。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