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浅谈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战争文本

编辑:sx_yangk

2015-10-29

战争文学在美国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战争文本

从斯蒂芬·克莱恩描写美国内战的《红色英勇勋章》到海明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永别了,武器》,再到诺曼·梅勒刻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裸者和死者》以及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成就都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些小说勾勒了美国战争小说特征的流变脉络:克莱恩侧重表现士兵在战争(环境)面前人的主体性丧失;海明威着力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创伤和思想迷惘;而梅勒和海勒更多地是把战争看成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揭示人性压抑、社会和自我异化以及社会荒诞。描写越南战争的美国小说不仅涵盖上述绝大部分特征,而且还为美国战争文学注入新内容。一些越战小说采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真实与虚构界限消弭、叙述文本和评论文本兼容、时空倒错等主要特征的创作手法全面审视越战本身、战争的施事者(士兵)以及战争之外的诸因素,反映越战的混乱、非正义、不道德和创伤性的本质,为丰富美国战争文学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策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梯姆·奥布莱恩就是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书写越战文本最有成就的作家。

越南战争为美国催生了一大批作家和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成为美国战争文学的一支生力军,它们在发扬传统战争文学精神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意义。罗伯特·斯通的《狗士兵》(另译《亡命之徒》)、拉里·海涅曼的《帕科的故事》、梯姆·奥布莱恩的《追寻卡西亚托》都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视为美国文学的经典文本,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奥布莱恩是目前被学界谈论最多的越战作家(王海燕甘文平167),而且被称为“我们拥有的最好作家之一。”

奥布莱恩1946年10月出生于明尼苏达州。他迈人大学校门时恰逢越战爆发,国内一片喧嚣。征兵服役和逃避兵役两种现象在美国青年中并存。在此氛围里,一直思考政治的奥布莱恩变成一个温和的反战积极分子,因为他认为这场战争是“糟糕的构想和道德上的错误”(Herzog 14)。因此,他一度想过逃出美国以躲避战争。不过在“义务、养育之恩,或爱的需要”等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之下,奥布莱恩还是不情愿地于1969-1970年奔赴战场。即便如此,因上战场而感到负疚的情绪一直陪伴他终生。战前的思考、战场和战后的见闻以及回国的反思成为他文学创作的源泉。特殊的思想履历和切身的战争感受滋生了奥布莱恩创作中的“越战情结”,促使他一生不懈地深思和书写越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