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试论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成长之旅

编辑:sx_yangk

2015-10-28

“极为动人的作品,没有虚骄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这是华盛顿邮报关于《追风筝的人》一书的评价。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成长之旅

该书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举家逃亡法国,次年移民美国。胡塞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后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胡塞尼本人也因其作品的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同样是阿富汗出生的作者胡塞尼在描写阿富汗历史时有着更强的说服力,国内政治斗争(塔利班的冷血统治)、种族冲突(普什图族人对哈扎拉人的歧视)和民族战争(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使小说的背景更加厚重、气势更为宏大、内涵更加充实。风筝作为阿富汗文化的象征贯穿故事始末,加深了小说的视觉效应和文化深度a。风筝既可以象征着兄弟之情,也可以象征着阿富汗人的命运,饱受战乱的阿富汗人的命运就如同一只飘渺的风筝,随时都有可能坠落毁灭。通过风筝这一核心意象,胡塞尼勾勒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所能牵发的最大共鸣。

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叙述,当阿米尔漫步在旧金山一处的公园,“晌午的骄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数十艘轻舟在和风的吹拂中漂行。我抬起头,望见两只红色的风筝……”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原来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哈桑被迫出走。不久,阿米尔便跟随父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时常为自己当年的懦弱自私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开始他的成长之旅。

“成长小说”一词源自德语“Bildungsroman”,其中“Bildung”意为“塑造”、“创立”和“形成”。然而,作为文学理论,学界对此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传统上,成长小说被认为是一种按照歌德《威廉·迈斯特》的风格进行创作,关于一个年轻人发展故事的小说。”

小说《追风筝的人》主人公出场时只有12岁,虽然到成年后才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整部小说反映了主人公追求自我救赎的心理历程,无论是在情节设计上还是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上均符合成长小说的特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