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2500字:道德教化

编辑:sx_yangk

2016-03-12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2500字

一、道德教化内涵及《周易》概况

(一)道德教化的内涵

长期以来,道德教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领域的核心问题,从周王朝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到孔夫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的“三纲五常、格物致知”;从康熙帝的“尚德缓刑”,到清末改良派康有为提出的“以仁济天下”,历朝历代的士大夫和统治者们无一不把道德教化提升到维系政权兴衰的高度来认识,而这些士大夫和统治者所孜孜追求的,无非就是通过道德教化,能够使民众知耻辱、明善恶,从而达到稳定民心、巩固统治的作用。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对此曾一言以蔽之:“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道德教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将“教”释义为“上所施下所效也。”将“化”释义为“教行也”。这里所说的“上”,通常是指在社会地位和品行方面出众的人,包括统治者、社会名流和士大夫,道德教化的对象是普通民众,泛指对民众的感化和教育。道德教化的目的是将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灌输给普通民众,使民众在见微知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知善恶、明荣辱的效果。教化是一个包涵了伦理、道德、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庞大系统。道德教化的作用,一方面是达到个体上的精神情操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实现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和社会治理的强化。

总的来说,道德教化是一个强调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普通民众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并且将这种道德教育内化为了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以至于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都受到了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包括了施教者,即道德教化的主体;受教者,即道德教化的客体;以及道德教化的途径和方法,即道德教化的介体。道德教化的主体、客体和介体的地位的差异,导致了整个道德教化系统性质的变化。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