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民主制度论文

加强公民文化建设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4-12-31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在政治上归结起来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反映了我们党希望通过变革以实现其政治理想的一贯追求。

加强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在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的时候,曾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间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不仅好人无法充分作好事,甚至还会走向反面。即使象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制度的影响,以至对党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因此,“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小平同志的这段论述,在突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确起到了振聋发馈的作用。但是,中国共产党在建政以后,她所创立的毕竟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就毛泽东同志本人来说,他的平民价值观和民主观也是无可怀疑的,但这样一个良制为什么仍然滋生出了大量“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有一个经常被提到而又从来被当作套话的原因:即受到了历史上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在各方面的遗毒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然而这正是一个根本的原因,即社会文化的原因。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对旧中国作了尽可能的改造,整个社会也一时呈欣欣向荣、万象更新的面貌,但是,这就如同一床棉被,被里宽软洁净、被面花团锦簇,而内瓤仍旧是几千年的旧絮,污朽而又板结: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它成为新社会在最初的激情消褪以后的逆变之源。

其实,梁启超早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就得出了这样一个教训: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政治革新最终成功的基础。他说:“即使政治革新目的既大,而此后所以谋进步者,不可不禅精竭虑于此问题(按即群俗);况群俗不进,则并乎政治上之目的亦未能达也。”确实,假如新的上层政治能以某种革命或革新的手段建立起来,而民智、民俗仍然处于旧的状态,社会状况最终仍让人失望。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