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政治外交论文

谈谈预算与民主政治

编辑:sx_houhong

2014-03-21

下文是预算与民主政治

长期以来,在国人眼中,财政预算仅是一个技术性和管理性问题,而有关政府的一切经费开支都属于保密范围,除少数人知道外,广大民众无从知晓。政府在缺乏有效监督之下,经费开支毫无顾忌,以致滋生大量浪费、贪污和腐败现象。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经历了两次“利改税”重建税收体制后,逐步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税收体制雏形,由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86?8%来自国有经济企业缴纳,加上集体经济企业缴纳,几乎占据了整个国家财政收入。到了2003年,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已成“三七开”,国有经济企业占29?5%,而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个人缴纳所得税等占70?5%。这说明,中国由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后,政府财政支出实际上是取“众人之财”,既税收所得。而预算民主是任何一个现代税收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由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的中国来说也是如此。近年来,广大民众越来越关注政府财政预算。要求政府财政预算公开,不仅是争取民众的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更重要的是坚持和维护宪政性原则,履行约束政府权力的职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预算公开的政治价值

在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根据财政收入来源不同,主要有6种不同类型的财政国家,即领地国家(domain—state)、贡赋国家(tribute—state)、关税国家(tariff—state)、税收国家(tax—state)、贸易国家(trade—state)、自产国家(owner—state)。税收国家和自产国家是20世纪财政国家的主要类型。自产国家,由于国家控制了社会中的绝大部分财产,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自有财产所形成。税收国家,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缴纳的税收。

对于欧美税收国家来说,预算从来就不仅仅是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公共财政运作的一种制度框架,是人们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监督和约束。事实上,税收国家在征税过程中所强调的是“取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 并以此争取纳税人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可视为国家对社会的一种政治承诺。但是,政治承诺往往不可靠,只有实现预算民主,才能让纳税人或者社会有效地约束政府财政支出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财政体制的根本性变化,预算越来越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的划分,涉及到分配领域中公平正义原则的实现等重大政治问题,预算公开的政治价值凸现出来,广大民众越来越关注政府预算。然而,在中国要真正贯彻预算民主的原则,关键在于政府预算是否全公开,而不仅仅只是预、决算报告的公开。所谓预算公开,是指预算的编制、审议、执行、调整、决算、监督、绩效等整个过程都必须依法通过相应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如果预算按此规程进行公开,那么在整个公共财政体系中,预算过程不仅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政治责任,而且也构成了实现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预算公开的政治价值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其一,预算公开,落实主权在民的理念。所谓主权在民,即人民基于自由意愿而订立社会契约,制定法律,把归属于个人的权力转让给集体,以此换取集体对个人权利的保障。由此,国家权力诞生,人民成为国家权力的所有者和拥有者。政府的公共权力由人民赋予,政府成为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在法律关系中,人民是享有权利的一方,政府是履行义务的一方。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以及用其他方式和途径行使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力。因此,政府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如实地向人民报告,征得人民同意后才能进行。公共财政预算是关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涉及各阶层利益格局划分以及人民生活改善与福祉的大事,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向社会公众公开财政预算,在征得社会公众同意之后才能实施。何况,中国由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后,财政汲取绝大部分源自于税收收入,这就更应该让民众比较明白地知道政府拿钱打算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将来还要做些什么,以及预算支出所产生的绩效评价。所以,财政预算公开不仅是在实践中落实主权在民的理念,而且也是预算民主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

其二,预算公开,维护宪政原则,保障公民合法权利。我国是一个宪政性国家,而宪政的核心思想是“民主政治”,其表现形式是“限制权力”与“保障权利”。据此,人们在理解宪政时,也是从“权力”与“权利”这两个维度来解读和认识。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知情权,是宪政原则的核心内容。而预算公开是公民享有宪法上的知情权在预算法中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知情权作为一项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基本人权和民主权利,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性权利,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知情权,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制。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知情权的落实,就包括了预算在内的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开。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