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政治外交论文

中日相互认识的现状特征与课题

编辑:

2013-12-17

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国民的中国认识也日益严峻起来。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好感度从1989年一度降温,但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日经贸关系扩大,再加上天皇访华的实现,使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亲近感有所增强。但在国际形势变化和经济长期萧条的作用下,日本的民族主义日渐抬头,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崛起,视中国为威胁的“中国威胁论”流行开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围绕中国进行核试验、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中日之间政治摩擦增多。再加上部分新闻媒体对华报道基调转变的影响,日本人的中国观中负面因素增加,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不断下降。从日本内阁府的外交舆论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人中认为日中关系良好、对中国抱有亲近感的人所占比率明显下降,而持相反态度的人所占比率上升,两者呈拮抗状态。

  第四阶段,从21世纪初至今,为相互认识恶化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日民众感情发生严重对立,相互印象急剧恶化。2001年以来,小泉首相连续六年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跌入“政冷”低谷,再加上钓鱼岛、东海问题等的影响,中国民众的对日感情急剧恶化。这种情感终于诉诸行动,发展成为针对日本的各种抗议示威活动。2003年,发生了西安日本留学生演剧事件。2005年,发生了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签名与抗议游行活动,并呼吁抵制日货。虽然在青少年一代中出现了酷爱日本动漫、电子游戏、流行音乐等的“哈日族”,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持激烈批判立场。

中日相互认识的现状特征与课题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政治外交论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

政治外交论文: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解析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