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近代新闻场中的文人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30

中国的文人,或说士这一阶层,自古以来就有清议的传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近代新闻场中的文人

正如费正清先生所言,“中国有一个强烈却有感召力的传统,每个儒生都有直言反对坏政府的道义责任。”明辨是非,敢言能谏是属于中国文人的独特风骨。纵观现有的文献资料,大多都是从近代报人的“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这种政治主张和新闻思想切入,概括性论述了在新闻界中“文人论政”这一传统的由来和逐渐消隐的过程。

首先是梳理近代有名的办报实业家、著名记者、撰稿人、作家等等的生平、办报历程、撰稿情况和新闻思想。近代时期,随着清政府的倒台,科举制度的取缔,原有的封建文化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本处于话语权中心位置的中国文人的身份急剧转变。在中西思潮不断冲击交汇的过程中,“开民智”又成为中国文人这一知识分子阶层的历史使命。许多知识分子都将目光转向了新闻界,一时间办报、撰写政论文章就成为他们实现这一使命的最好手段和平台。

“文人论政”的开先河者是王韬,他每天在《循环日报》首栏撰写的“论说”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后,又有梁启超先生用他的铁笔书出的论政文篇,影响力极为深远。自《时务报》开始,梁启超发表在《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的众多论政文,针砭当局时弊,臧否天下人物。此后,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论政文,启迪了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子,振聋发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同时,信奉西方自由主义的胡适先生从原本对政治避而不谈二十载,再到按捺不住心中热血提笔上阵,在《每周评论》《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等报纸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此外还有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等等数不清的名字在中国新闻史中永被铭记。在近代的炮火和动乱中,新闻界也如同承载它的这方土地一般,遭遇了种种折磨,喋血的报人却如春芽一般不断涌现,他们的名字,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为这一事业牺牲了性命,贡献了一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办报理想,在多灾多难的年代里,《申报》、“新民”报系、“世界”报系却不曾被历史的尘埃掩埋,陈铭德、邓季惺、成舍我等人的名字,也永远和新闻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