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其它社会学论文:老年人场所依恋的研究概述

2013-08-26

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其它社会学论文:老年人场所依恋的研究概述,供大家阅读参考。

“依恋”的概念最早由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于1958年提出,用以描述母—婴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感情联结。其实鲍尔比(Bowlby)的初衷并不认为依恋仅指婴幼儿期才具备,他认为依恋是伴随整个童年期,直至成人。他又于1969年对“依恋”做出最完整的解释,认为依恋是一种反应,由环境中的合适刺激所引起,且形成过程复杂。在人的生命全程中,个体总是带着各自的社会交往经验以及各自理解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模式加入到新的社会关系中去的。依恋理论认为这种认知模式在个体早期经历中就开始起作用并且有可能影响终生。

Bowlby 提出依恋“内部工作模式”这一概念对此进行了概括。所谓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是一种认知/情感性的构造,是在婴儿/孩子与父母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他人和自我的一种心理表征。

1.2场所依恋的界定

“场所依恋”的研究延续于20世纪60年代对人们的“思乡情结”的观察,90年代初开始被应用于游憩领域,学者们纷纷在“场所依恋”的概念、维度、程度、与活动涉入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Bowlby的研究成果,威廉姆斯和罗根布(Williams&Roggenbuck)1989年提出“场所依恋(place attachment)”,指的是人与场所之间基于感情(情绪、感觉)、认知(思想、知识、信仰)和实践(行动、行为)的一种联系,其中,感情因素是第一位的。【2】

2老年年人场所依恋与幸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