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ouhong
2014-05-0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的保护,因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多形式、多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广大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在新村建设中也存在忽视农村文化的现象,突出表现是新建起来的新村、新屋缺乏文化内涵,丧失了广大农村千姿百态的传统建筑风格。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忽视农村文化现象的表现
1.村庄规划设计缺少文化内涵
现在许多老村庄的改造为了把村道搞得笔直,而不顾古树名木、村中古建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把长期自然形成的分散有序的民宅拆掉,集中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许多新村场建得像城里的工人宿舍、部队营房的样子,千篇一律,毫无个性。
2.单体设计有全盘西化的倾向
农舍设计没有考虑民俗文化、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农村人对房屋的功用要求,基本上是西方建筑样式的复制品。这种房子除了“住”,别无内容。
3.不懂得保护山水环境
一些地方,只要有可能,就毫不犹豫地把长满茂密草木的土地,改造成水泥柏油路面。特别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许多人总认为金属、水泥、玻璃才是富有、阔气、现代、文明的象征,而绿色、田野、山林却被认为是“土里土气”。
二、对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的缺乏文化保护的思考
就笔者所见,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的缺乏文化保护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个省市,而是全国性的问题。曾经以南方水乡、中原村落和塞外游牧生活为代表的风物各异的中国广大农村,现在几乎被清一色、缺乏个性的水泥建筑所覆盖,而以依顺自然、追求地方个性为审美特点的中国乡村文明,受到严重的冲击。长此以往,势必破坏我国农村的乡土文化,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就有丧失的危险。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人们在失去传统建筑文化理念,又没有接受现代人文与美学观念熏陶之时,便出现了建筑观念上的空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如建房筑屋一般都是坐北向南,这是根据地理、气候的环境,为避风、采光而做出的选择。如中国客家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徽州的白墙黛瓦马头墙等,都是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形成的有代表性的乡土生态建筑模式,都是在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这都是顺乎自然、注重生态的表现。因此,作为规划设计部门应当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三、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保护农村文化的做法
标签:农村研究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