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ouhong
2014-02-25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口,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
随着世界粮食生产形势日益严峻,进一步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在高产水平条件下,提高小麦产量,应在群体适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作为突破,实现三者的最佳协调关系,力争达到产量最大化[1-3]。
目前关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横向比较,即同一年度间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2,4,5],而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较少。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襄阳市3个主栽品种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在2009-2012年的生育期及产量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小麦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在不同年际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进而探讨提高千粒重的途径,旨在为本地区的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是郑麦9023、襄麦55、襄麦25,3个品种均为湖北省的主栽小麦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9-2012年进行,每年10月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3.3 m2,3个重复,常规麦田管理。
1.3 测定项目
在小麦生育期间调查各品种的抗病性,小麦落黄时调查各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在收获后室内调查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及各小区的实际产量。
1.4 统计与分析
各性状取各年度间平均值,并采用DP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
对3个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1),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均呈正相关,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说明有效穗数对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均为正相关关系,说明有效穗数的增加并不会引起每穗粒数、千粒重的下降。
2.2 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通径分析
对3个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表2),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为0.412 5,其次是千粒重,为0.287 2,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小,为0.151 7;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均为正效应,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趋向一致。
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净效应均为正值,且其中任一因素通过其他因素对产量的间接效应也均为正值,说明任一产量构成因素的提高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有效穗数对产量主要是直接影响,而间接影响较小;千粒重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的间接影响而影响产量;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均较小。
2.3 不同年度间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
对3个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进行变异系数分析(表3),发现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从结果可知,在不同的年度间,产量性状最稳定的是每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最不稳定的是千粒重,因此说明千粒重的调控性很大,如果在有效穗数及每穗粒数稳定的情况下,粒重增加,则产量就会有较大的突破。
3 小结
标签:农村研究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