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1-28
汉语世界里的“生态”概念既与生存、生命、生产相关联,又具有总体性、全面性的指称。实际上,“生态”一词,与西文ecology一词及其学科内容的传入有很大的关系。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万物都处于生生状态。
中国人最早使用“生态”一词,可能是受日本学者的影响。18世纪末,日本学者首先用汉字“生態”翻译了西文的ecology。但现在的日本社会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生態”一词了,而代之以片假名イコロジ。英文的ecology还附有“环境适应”、“系统均衡”的含义。H.萨克塞在《生态哲学》一书中指出,作为德文的Ökologie(生态学)是从希腊语Oikos中衍生而来的,而希腊语Oikos的原意则为房子、家,蕴涵着整体、全部、系统的意思。而Ökologie则似乎也可以译为“家务学”。德文中,Ökologie还指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然而,现代汉语中的“生态”在指涉事物存在的关系总体、整体的同时,也可以作“生的状态”、“生生的状态”来理解。从哲学存在论角度看,宇宙万物无不处于生生的状态,生生是一切存在物的最根本特征。任何一个被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并不是它自身真实的面目。物自身不可能向我们呈现出它的全部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已经是物自身经历了生发、生化、生物、生成过程之后的现实结果。物从生机、生性、生发、生化,到生物、生成、生长,直到生命、生活、生存,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地走过了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路程。物处于永不间断的生的状态之中,被人所看到的只是它生的结果。
《易传·系辞上》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万物的最基本特征就是生化不息,或者,物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着,物的运动是生存,是死亡,是当下物自身朝着自己而生发自己、出离自己的不断涌现。询问“易是怎么发生的”,实际上也就是在追寻物是如何呈现的、物是怎么来到世界之中的。王阳明说:“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天地、良知实质上只是一物,是一体的存在。良知的“流行不息”透露出“生”、“生生”哲学的深刻道理,良知的发用即是每一个物在当下的活生生呈现,并且,这种呈现在每一物身上都是从不间断的,在宇宙总体存在上也是从不间断的。物即良知,即流行,即我,即天地,即宇宙。在物的生生过程中,道体始终能够维持着自身的统一。物是不断由它自身涌现出来的,当下这一秒钟的物自身都只是它自己而已,而不可能是前一秒钟或下一秒钟的物自身。这才称得上“日新”,即时时刻刻都在生化、变易。
标签:中国哲学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