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论毛泽东早期思想的一个侧面-农业与伦理

2012-10-18

【编者按】中华民族的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中国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早期视野;农业文化;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摘要:毛泽东出身农家,其早期伦理思想受到农业文化的直接影响。他在诗歌中咏及豆腐、酒、肉之类食品,在对句中联想到牛皮菜、马齿觉之类蔬菜,在论文中研究饮食卫生,在教学中讲解布、绸、毛织物等衣服原料,引导学生重视国货,提倡节俭。他在小鱼、指甲花、青蛙、鲍瓜、牡丹以及树木等农业生物中,找到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伦理象征。这些为他早期高尚人格的形成奠定了部分基石,并对他日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产生了潜在的积极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农业“供应人类世世代代不断需要的全部生活条件”。传统中国以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着称于世,在其整体文化系统中,农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人们在观察历史上的中国伦理思想时,倘若脱离农业这一广泛而深刻的基础,则不能不是较大的缺陷。挨诸学术史,在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方面,刘广东、王彩玲两位专家诚然用力甚勤,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然而,即便是他们,也没能充分注意到农业对于社会伦理的重大价值。为了弥补既有的学术罐漏,现参照有关资料,考察毛泽东早期视野中关于农业问题与伦理思想这一侧面。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教正。

1、农村家庭与乡土社会的影响

清光绪十九年(1893),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毛氏宗族从明代开始,就在韶山一带山区垦荒务农。毛泽东的父亲曾在湘军里当过兵,还乡之后,赎回先辈典出的土地,又买进一些,增加到22亩,每年能收80石稻谷。据此算来,当时毛家水稻单产较高,约为3.6石/亩。在湖南中部,湘潭米市有着相当大的名气。毛泽东的父亲利用这种乡土经济条件,集中精力做稻谷和猪牛生意,成为一个财东。他试图按自己的生活模式塑造儿子。因此,毛泽东从6岁开始,就做一些家务和农活,如拔草、放牛、拾粪、砍柴,识字后也帮父亲记帐。特别是14到15岁期间,毛泽东成天在地里,跟家中的雇工一同干活。于是,犁、耙、栽、割,全套农活,他样样在行。在此过程中,毛泽东逐步养成农家子弟吃苦耐劳、勤快朴实的乡土本色,对农民的疾苦体会很深。

光绪二十八年(1902),毛泽东开始入私塾读书。平时,他早晚要放牛拾粪,农忙时还要帮着收割庄稼。毛泽东读私塾期间,就看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后来回忆说:“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作为农民的儿子,毛泽东对这一点纳闷了很久。他分析小说的内容,发现这些小说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他常常觉得这是传统乡土社会中一个显着的不平等现象。

毛泽东11岁那年(1904),他父亲要买进堂弟毛菊生赖以活命的7亩田产。毛泽东和母亲的态度是一致的,都觉得应该周济毛菊生渡过难关,不应该乘机买毛菊生的田产。他父亲却认为,用钱买田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按照市场交易的伦理常规,他父亲的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开始,并不简单地认同这种市场规则的合理性。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当时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悲剧性,对失去生存之本的弱势者表现出真诚的同情。

宣统二年(1910),长沙发生了饥民暴动。其诱因是荒年粮价飞涨,贫民黄贵荪全家投水自尽。饥民们涌到巡抚衙门请愿,反而遭到枪击,当场被打死14人,被打伤的更多。他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放火烧了巡抚衙门,捣毁了外国银行、轮船公司、税关。清政府派兵镇压,暴动者的鲜血染红了浏阳门外的识字岭。被杀者的头颅高挂在南门外示众。几个卖兰花豆的湘乡小贩逃出长沙,把饥民暴动的消息传到韶山,引起人们愤激地议论了好几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对这件事逐渐淡忘了,毛泽东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觉得那些参加暴动的人都是善良的老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结果无辜被杀。这使他很痛心。几十年后,他感慨地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韶山一带又闹粮荒。饥民们组织起来“吃大户”,劫走了毛泽东的父亲准备运往县城的一批大米。毛泽东并不同情父亲,但同时觉得那些劫粮农民的做法也不对。对这类事件,他的思考是深沉的,同时也是无奈的。乡土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在他年轻而又敏感的心灵中烙下沉重的问号,极大地影响到他的伦理关怀之根本取向。

2、衣食文化的伦理意蕴

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蛰《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云:“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农业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人类生存提供饮食、衣物之类的基本条件,而人世间巍峨耸立的伦理大厦,正是从这里开始建立起来的。

农村很多节日,都与农业本身紧密相关。特别是春节,可以让广大农村人民有时间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农家饮食文化的精华,往往也在这种场合展现。毛泽东8岁那年(1901),到外婆家去拜年,应外公雅意,吟唱过一首杂言诗,后人命名为《迎春》。诗云:“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农村过春节,舞狮子是常见的习俗。诗歌作者首先注意到狮子的大眼睛,而后面3句,勾勒出民间饮食文化的风趣图画。通常,湖南春节期间的气候比较寒冷,农民用老火将肉炖得熟烂,便于消化。他们饮用热酒,不仅有助于防寒祛湿,而且便于酒精挥发,减少和避免醉酒的可能性。豆腐有米豆腐、大豆豆腐两种,而主要是后者。农民煮豆腐时,常常加些蔬菜(如芥菜之类)。若做得讲究些,蔬菜要擦成丝。这首乡土风味极其浓厚的打油诗,很可能是一些农民原创的,而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只是它的应用者和传播者。

1903年,毛泽东的私塾老师邹春培与学生练习对句时,老师出句“牛皮菜”,毛泽东对的是“马齿觉”。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知识,师生二人不可能创作出这种言之有物、天衣无缝的对句。牛皮菜,学名叶用荞菜,又名窘蓬菜、厚皮菜,属黎科,恭菜的一个变种,为两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矮生或直立,根小,叶片卵形,肥厚,有光泽,颜色淡绿或浓绿,叶柄有长有短。其种子较小,肾形,褐色。牛皮菜适应性强,以春秋季节栽培为主。马齿觅,马齿觉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通常甸甸,无毛,茎常带紫色,叶对生,倒卵状楔形。马齿觅夏季开花,花小型,黄色。其葫果圆锥形,盖裂。马齿觉生于原野,在中国分布甚广。其茎、叶可作蔬菜或家畜饲料,中医学上以全草人药,性寒味酸,功能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痢疾、疮疡等症。据此可知,这两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在农村人民的饮食伦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